跻身全国前五,青岛这一次“出圈”是谁?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跻身全国前五,青岛这一次“出圈”是谁?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交通系统则是其循环系统,城市的发展与交通的建设可谓血脉相连。

3月2日,百度地图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下称《报告》)。青岛作为被选取的100个主要城市之一,在通勤高峰交通状况、市内出行强度等方面都表现亮眼。

城市心观察第915期

撰文/苏桐

审校/庄建成

全国第五与全国第十

市内出行强度,是指城市每天市内出行人次与居住人口比值的指数化结果,这一数据直观反映了城市的活力。《报告》显示,青岛市内出行强度排名全国第5,市内出行强度(6.900)较去年上涨4.27%。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市民出行意愿回升,市内出行强度也随之上涨,但与此同时,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却不升反降。

《报告》提到,2022年,百城中超八成城市的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同比2021年有所下降,平均降幅为5.62%。其中青岛2022年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同比2021年下降10.11%,降幅高于平均降幅。另外,青岛周末交通拥堵指数也呈现下降趋势,同比2021年下降2.26%。

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的下降,意味着青岛城市交通状况的逐步改善。自去年4月份《青岛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发布后,青岛不断织密交通路网,提升市民出行品质。

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劲松五路打通、南京路拓宽改造等3个项目已于去年通车,辽阳路快速路、海尔路—银川路立交也已实现主桥通车。胶州湾大桥分路段、分时段按50%减收或免费,往返上合、红岛区域通勤费节省一半以上。青岛“路网畅达、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公路体系进一步完善,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除此之外,青岛的地铁也在飞速延伸,这也成为解决青岛交通压力的一大利器。地铁4号线已开通运营,7座换乘站将既有地铁1、2、3、11号线“穿线成网”,形成315公里轨道交通客运走廊,地铁与铁路、机场衔接覆盖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

锚定40分钟通勤目标

“通勤之路”将提速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往返通勤是上班族工作日绕不过的日常,其方便与否、时间长短直接关系到“打工人”的幸福指数。

上述《报告》中,青岛既有“通勤高峰交通状况”、“市内出行强度”等表现亮眼的方面,也有“1小时内通勤比重”等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1小时内通勤比重排行中,青岛以91.08%得比例位列榜单84名。要知道,单程时间60分钟以上的通勤,被称为“极端通勤”,这项数据达到91.08%,也就意味着青岛还有将近十分之一的“打工人”受到了极端通勤的困扰。

青岛作为新一线城市,由于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大、中心城区房价高、各市区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就容易出现居住和就业空间分离的现象,导致上班族的通勤半径变长、通勤时间增加。

上班族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大量时间消耗在通勤途中,不仅让上班族身心疲惫,还让城市运转效能降低。

当然,疏解“通勤之难”需要宏观层面的长远规划,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青岛在2021年发布实施的《青岛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提出,2025年将基本建成“主城区与市内各区市40分钟通勤、胶东经济圈1.5小时通达、国内主要航空枢纽城市3小时覆盖”的综合交通网。

对“打工人”而言,通勤路上省下的是时间,而对一座城市来说,收获的则可能是经济效益的增长和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提高。相信“主城区与市内各区市40分钟通勤”的规划真正落地后,通勤时间会成为青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重要砝码,增加青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