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书记的“三问”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莱西书记的“三问”

本部门、本领域最被诟病的问题是什么?

阻碍本部门、本领域服务提升的根源在哪里?

涉及本部门、本领域的事项,办事流程能否对答如流?

3月23日,莱西召开全市“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总结暨“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动员大会。会上,莱西市委书记周科就营商环境问题,向全市干部发出上述三问。

回答“三问”前,不妨先来回顾一下周科在莱西“新春第一会”——全市“攻坚克难年”动员大会上的表态:

“我们当领导干部不是甩手掌柜!局长甩给副局长,副局长甩给科长,科长甩给科员,科员分解给乡镇,乡镇从头再甩一遍,最后就那个基层办事员在研究业务,况且他承担着N多的工作,他能研究明白吗?我们当领导干部的要成为行家里手,要首先研究明白政策红利在哪里。”

话虽刺耳,但攻坚克难说白了,攻克的就是工作作风、实干能力这样的“硬骨头”。

而正是出于对“事要真正解决”这一目标的追求,也引发了此次莱西的“三连问”。

本部门、本领域最被诟病的问题是什么?周科的“第一问”,单刀直入、直击要害,就像他说的: “这是提升工作水准的‘发力点’,如果连自己的短板在哪里都不知道,何谈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准。”

本质上讲,这一问就是莱西刀刃向内最直观的表现。

为此,周科表示将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瞄准企业的“最痛之点”“最盼之处”,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坚决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抓出成效不收兵,切实提升工作水准和质效。

阻碍本部门、本领域服务提升的根源在哪里?在周科看来,“第二问”是实现工作提质的“突破点”,他更进一步表示: “如果连出现问题的原因都弄不明白,只会‘无头苍蝇乱撞’,何谈靶向出击、全力解决。”

其实,针对营商环境实现根源性突破,莱西也推出了诸多举措。去年,莱西在全市树立“万事有解”理念,建立重点工作联动服务保障、市镇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办实事”等有效机制,累计为基层解决问题5000余个。

而在会上,周科也进一步明确了莱西接下来的思路——坚持猛药去疴“开良方”,开展一场彻彻底底的大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还是需要“对症下药”。

涉及本部门、本领域的事项,办事流程能否对答如流?“第三问”事关开展日常工作的“基本点”,为此,周科直接发问: 果连业务都不熟练,何谈高质高效跟踪服务?

怎样才算熟练乃至对答如流?有句话说得好——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

会上,周科也提出类似要求:希望全市干部主动把自己代入到办事群众、办事企业身上,有条件的亲自把自己的业务从头到尾跑一趟,真正把全市营商环境存在的各类问题摸清摸透。

客观来看,莱西对营商环境的优化,近年来一直都是比较重视的,从各项数据和评比中,就能看到莱西营商环境的改善。

2022年,莱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达到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均跑赢全市大盘。

18%的固投增速,全市第二。在此背后,莱西全年落地的290个过亿项目,6个投资过50亿元的项目以及开工的165个过亿元项目,起到重要支撑。

同时,去年一季度“摘星夺旗”考核从第9名起步的莱西,到三季度时排名已经来到第4,不仅一举拿下“加压奋进、进位赶超”红旗,还在四季度守住了第4的位置。

取得好成绩,与营商环境的改善不无关系。

再补充一点,周科发出的“三问”中,主语不仅有“部门”,还有“领域”。

牵一发而动全身,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各美其美”就行,是要“美美与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单单招商引资这一个行为,就会涉及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运营及后续保障这些环节,每个环节的主导部门肯定都不同。

每个环节又都环环相扣,想要项目最终实现落地,各分管部门又“岂能只扫门前雪”?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

说句题外话。在莱西市召开动员大会的当天,青岛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和工作推进专班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这是在全国两会闭幕后的10天时间里,青岛市级层面第四次聚焦于营商环境。

频率之高、力度之大,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 在“全力以赴抓好经济运行”的语境下,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青岛的“当务之急”。

由此而生的压力与紧迫感,必然会传导至各个区市,而青岛确实也需要十个区市行动起来“分压”。

当然,对莱西而言,仅仅发出“三问”还不够,营商环境的改善必须要在更深层次打破一些东西、以更大格局重塑一些东西、从更高水平超越一些东西。

就像周科在动员大会上说的: 谁给莱西的营商环境拆台,我们就坚决让他下台;谁为莱西的发展出力,我们就旗帜鲜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