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到底向北京学什么?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到底向北京学什么?

肩负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任的山东,需要一个怎样的青岛?这一问题的答案,正逐渐浮出水面。

4月1日,《党建》杂志刊发山东省委书记林武署名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展现山东担当》,其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崂山实验室引领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而此前林武在《新华每日电讯》发表的文章《加快塑造山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中,也将创新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已然成为青岛扛起“强龙头”重任的关键所在。而作为与青岛联动颇为密集的一座城市,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任务的北京,就很值得青岛学习借鉴。

凰探第1098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今年以来,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和市长赵豪志已多次赴京。

其中,3月初青岛市党政“一把手”在北大走访期间,就曾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共同出席了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从双方合作协议来看,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基础研究、产学研融合、平台建设,说白了,指向的都是创新。

确实,在山东将创新上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务之急”的背景下,作为“强龙头”的青岛必然要率先垂范。

诚然,注重发挥高等院校的科创策源地作用,是青岛对创新工作一个很好的点题,但不能忽视的是,北京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等创新要素云集的知识优势,放眼全国都称得上是独一份,这一点是青岛不能比拟的。

除此以外,更要看到被赋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任的北京,其将创新与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的努力。

今年年初举行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市长殷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曾提到,北京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经济发展。

得益于对创新的重视,目前北京已经培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的融合,正是青岛要学习借鉴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精髓所在。

特别是青岛现在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并把先进制造业提到事关城市“争先进位”的高度,做好科技创新尤为关键。

而围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青岛其实也划定了24条重点产业链,其中包括10条要突破发展的新兴产业链。

具体来看这十条产业链,分别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

可以看到,这十个产业与上文提到的北京的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合度颇高。

也就是说,这些产业与创新结合的诉求,是最迫切的。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还将新兴产业定义为“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这更加表明,做好创新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目前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总量、核心区域产业集聚能力、人工智能论文发表量、人工智能算力发展、工信部“揭榜挂帅”优胜项目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而在此基础上,北京又明确提出将持续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开源社区等,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协同攻关。

换言之,在打造人工智能这一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创新已经成为北京最注重的一个要素,这也是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能够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再看青岛,在人工智能领域其实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

今年2月23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正式开园,作为青岛第四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其可以为青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形成更为强劲的载体支撑。

而作为这一产业园所在地,崂山区正逐步形成青岛人工智能创新辐射高地和算力供给高地。截至2022年,全区重点人工智能企业超170家,实现产业规模超230亿,其中核心产业规模在全市占比超50%。

一定程度上来说,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水平,将决定青岛在这条新兴产业链上“话语权”的多寡。

此外,同样入列青岛市十大新兴产业链的虚拟现实产业,也是崂山区布局的重点。3月31日,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交付,作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其提前6个月竣工交付。

这一项目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2500万台智能整机和5000万只光学模组的生产能力,将助力青岛市加快培育千亿级虚拟现实产业集群,打造国际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高地。

对崂山区而言,既然发展新兴产业的载体平台已经搭建好了,集聚的企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接下来就是要在科研方面建立起比较优势,进一步打通产学研之间联通的渠道。

毕竟,青岛想要在新兴产业领域实现重点突破、跨代赶超,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科技创新这样的“硬实力”来说话。

最后还想再说一点,青岛在与北京一次次联动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沉溺于招引来几个项目,更要在这频繁的走访中,真正学到北京发展的精髓。

如此,方能为城市发展带来真正的改变。

还是那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