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注册制改革重塑的金融新格局之下,一场干货满满的高品质盛会,打开了山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3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成果开发中心、界面新闻山东频道、凤凰网青岛、澎博智库、澎聚传媒联合推出的“第二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齐鲁高峰论坛”在青岛成功举办。
论坛期间,来自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国内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的主要领导及金融业顶级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顶级智慧交锋为推动山东资本市场高质量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其中,关于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拓宽资本市场成为现场专家学者纷纷热议的话题。
专精特新企业“小而专”“小而尖”,长期专注细分市场、创新实力较强、配套能力突出。无论是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是抢占关键技术“制高点”,专精特新都堪称是“生力军”的重要力量。
将目光投向青岛。作为北方民营经济发展“排头兵”,青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灿若繁星,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发展韧性。根据天眼查研究院发布的《“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洞察报告》显示,青岛跻身全国“专精特新十强城市”第8位,与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厦门等城市一并位于全国“第一梯队”。
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主阵地,一直以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以专业精准的优质服务,滴灌出独具特色的政策支持体系,用心培育自己的“专精特新”企业集群,打造出一条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式发展的独特路径。
活力涌动,与城市发展共起舞
什么样的中小企业才能被称为“专精特新”?即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特征。与德国“隐形冠军”类企业有着相似定位,瞄准“缝隙市场”、聚焦细分领域,在自身所处的产业链节点中拥有强劲的竞争力。
当前,支持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已成为破局发展的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加速崛起,正是当前青岛民营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
根据青岛市民营经济局此前披露的数据,2022年青岛新认定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16家,较去年增长50.1%,跻身全国“专精特新十强城市”第八位;新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4家,累计已达151家,其中10家已成功上市。
据统计,青岛已构建起“万户初创、千户成长、百户示范”的专精特新成长梯队,包括7654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0家省瞪羚企业、8家省独角兽企业、15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全球独角兽500强企业。
整体来看,青岛专精特新企业表现出“高精尖、高研发、高成长”特点,它们多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核心技术产品填补国际国内空白,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抗风险能力。
以15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近80%成立时间都在10年以上,经历了长期的市场检验。其中,丰光精密主要产品包括精密直线导轨滑块、真空泵主轴、高速列车减震器主件、伺服电机主轴等,在国内高端精密智造技术和生产工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国数科技聚焦海洋通信与探测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围绕北斗卫星通信、电子信号处理、水声探测等细分应用领域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当下,青岛制造业已经站上新一轮产业上升周期的起点,向高能级城市跃迁,起跳点在制造业,核心驱动力是创新力。处于强链补链关键环节的专精特新企业,正在成为青岛从“制造”向“智造”蝶变的内生力量。
多维发力,开拓专精特新“青岛方案”
“专精特新”企业的背后,隐藏着是未来城市从激烈竞争中突围的那张“决胜牌”。要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优势地位、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专精特新”企业这个未来可期的关键群体。
同时也要看到,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长期培育,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活水浇灌。
近年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逐步确立起“梯次推优”的培育成长赛道。按照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不同发展梯次,引导中小企业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持续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成功举办13场创意会,为48个创意创新项目进行了项目发布,创意项目总投资金额超过400亿元;在西海岸、市南、崂山设立“专精特新”特色园区和专业服务基地,推动形成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生态圈;加大小微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配套奖补资金支持,鼓励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
构建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矩阵,全市银行机构向专精特新企业603亿元;支持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专板,1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1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登陆或转板……
透过一系列连贯的政策体系,不难看出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紧迫感、责任感,以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努力与决心。
与此同时,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发起举办“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对接交流会活动,推动大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技术和市场对接,加大资源开放和共享,构建起“大手拉小手”和谐共生的“热带雨林”生态。
据了解,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已围绕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共发布海尔集团、中车四方等5家链主企业需求150余项,先后组织12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服务机构对接,达成初步合作和持续对接意向若干。
在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典型模式案例集(2022)》中,青岛市民营经济局的典型经验模式入选,在全国推广。
让“专精特新”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展现出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从政策层面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综合实力。而企业的茁壮成长,也将更好地构筑起青岛整座城市的创新生态和产业未来,谱写政府、企业与城市同频共振、相互成就的佳话。
未来可期,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已跻身全国专精特新“优等生”行列的青岛,不仅在企业培育上展现实力,还瞄准了更高的目标,未来三年内,将努力实现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等多项指标上翻一番。
2022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局牵头印发了《青岛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到2025年,青岛将逐步构建起“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两条优质中小企业孵化育强体系,形成全市优质中小企业蓬勃涌现的发展新格局。
无疑,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青岛市民营经济局下一轮布局的一个着力点。
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需要久久为功的眼光和耐心。《行动方案》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了涉及融资、土地、人才、市场等方方面面的政策扶持。
在上市培育方面,建立专精特新上市培育后备资源库,发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作用,升级建设“全景蓝海高端路演中心”等投融资路演平台,持续开展资本市场上市培训等活动,加速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在空间布局方面,将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用地需求优先纳入供地计划,在新增计划指标、批而未供土地、存量建设用地安排上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专门在相关功能区或片区的规划中划出预备并供应一批用地;建设一批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孵化加速功能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和园区。
在人才政策方面,实施“人才强青”计划,鼓励用人单位通过未来之星储备、新锐人才托举等培育一批潜力人才,遴选一批能带领企业成长为“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高成长性企业的“新锐”人才,给予经费支持;搭建“揭榜挂帅”数智化对接平台,市场化推动供需对接;鼓励区市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引进专项政策……
协同发展、平台增势、资本助力,加速培育区域专精特新企业的青岛市民营经济局正多措并举,积极寻找和提供机遇,把“专精特新”的理念厚植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全过程,确保青岛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展望未来,随着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力促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众多举措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活力奔涌的专精特新企业不仅将成为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更将成为青岛乘风破浪向未来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