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底气。为积极鼓励引导在青学子留青就业创业,拓宽企业与求职者的双选渠道,努力实现就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满意有提升,今年2月,青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2023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行动。“任务书”下达后,各区市扎实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系列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00余场,全力推动供需双方高效对接。当下,正值黄金期的春招市场持续发热,为企业和求职者送去阵阵暖意。
留住“家门口”的人才宝库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情况一头牵着千家万户,一头牵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继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后,今年又是高校毕业生超千万的就业年。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今年,青岛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13.69万人。当前,部分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及2023届高校毕业生正处于求职的黄金阶段。大学生群体作为年轻人才的中坚力量,与城市活力息息相关,如何留住“家门口”的人才宝库值得思考。
伴随经济复苏,人力资源市场也迎来了供需两旺的繁荣景象。全国各地招聘活动火热开展、政策支持持续发力、各类企业争先恐后抢夺人才、各部门积极行动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青岛也不例外。为抢抓人才储备先机,招才引智。“贺新春·聚英才”2023年青岛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启动仪式如约启动。聚焦24条产业链,180家优质企业携7000余个涵盖数字经济、科创金融、商务服务等行业热门岗位现场招贤纳士,推动高校毕业生和产业需求实现高效对接。据了解,本科人才仍是招聘岗位需求的主力军,达到5070人,约占总招聘人数的78%;博士需求223人,硕士需求390人,合计占比约9%。
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走高,加上疫情影响,企业招聘岗位减少等问题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面对这种情况,青岛各区市提前谋划布局,拓渠道、优服务,力促就业,让青岛的学子和企业感受到满满的诚意。
招才引智“出实招”
“市南区组织的这场招聘会,岗位涵盖领域十分广泛,我的专业比较冷门,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没想到真的找到了几个专业对口的岗位。我要为市南点赞。”在由市南区人社局和八大关街道联合主办的“春风识才 智汇市南”区属名企专场招聘会上,参加现场招聘会的黄同学激动地说。截至目前,市南区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0余场,发布岗位超4万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000余人。
为优化“智汇市南”人才服务的“软环境”,今年春季市南区聚焦事业单位考试学子,启动招才引智名校行,为广纳天下英才,向千余名人才再发“英雄帖”。推出一场考试加名企专场招聘,加人才旅社优先入住,加考编通关选手答疑的“1+N”就业组合套餐,全方位提升求职体验,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
”这个岗位好,福利待遇怎么样?““对学历、工作经验有要求吗?”“应届毕业生可以吗?”市北区举办的“春风送岗 乐业市北”的招聘现场人头攒动,求职者穿梭于各企业展位前,一边认真浏览岗位需求,寻找心仪的岗位,一边详细了解岗位工种、薪资福利等信息。此次招聘现场共吸引了包括青岛文信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远山假日酒店、青岛恒福物业等涵盖生产制造、物流仓储、餐饮服务、物业安保、生活服务等行业在内的80余家用人单位,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近1500个优质工作岗位,吸引了5000余名求职者赴会赶“大集”。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日前,青岛市区两级人社部门招才团队抢抓春季招聘黄金期,赴西安市、兰州市,在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等七所“双一流”及国内重点高校成功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主动对接省内外重点高校资源,开展城市推介、参观考察、岗位体验等活动,让更多大学生感知青岛发展成果和前景,增强来青留青意愿和信心。
青岛深耕人才“沃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为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过去的一年,青岛发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5条新政,出台一次性吸纳就业、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2022年全年累计引进集聚各类青年人才超过13万人。
今年青岛还将开展“就在青岛·职引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以全市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服务对象,举办系统招聘等服务活动,推进就业人才政策、岗位、服务进校园。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募集发布就业见习岗位1万个以上,组织青年群体参加就业见习,进行岗位锻炼,提升就业能力。强化就业创业政策支持,鼓励到小微企业就业和参加新形态灵活就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全年引领大学生创业不少于3000人。
一条条引才政策、一场场求才盛会、一项项留才举措彰显了青岛让人才有用武之地的诚意和决心,深耕人才“沃土”的青岛正用实际行动实现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坚实的人才支撑。
原标题:青岛抢抓春招黄金期招才引智 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