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千里,岁月流波,南北通衢,文化相融。永不停歇的大运河,润泽沿岸,承载着千年文脉,如今更是在新时代迎来新生。
大运河流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8个县(市、区),涵养着千年鲁韵文化。运河山东段沿途地市聚焦大运河沿线高质量发展,保护修复运河生态、加强遗产遗迹保护利用、发展特色文化旅游,让古老的大运河焕发生机。
在资源环境友好、人文关怀至上的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山东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蕴、守护一泓碧水,让大运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运河”。
优化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黄金走廊注入新动能
远看天际水天一色,近观河湾草木葱茏,“刮骨疗毒”历时多年,大运河山东段如今焕然一新。
自2020年以来,大运河沿线各断面水质年均值稳定保持地表水Ⅲ类标准。一度河道枯竭、有水皆污的大运河,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惠及沿线百姓。
围绕大运河的保护与修复,山东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推进工业、农业、生活、航运污染治理,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推动流域环境持续改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德州市大力实施高效节水项目,在距离大运河4公里远的德州南运河污水处理厂,厂区日处理污水可达15万吨,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在枯水期每日可向南运河德州段生态补水两万吨。
碧水扬波重现,大运河生态环境也逐渐复苏。泰安市东平县通过开展清网净湖、拆违除障、污染防治等一系列的清湖攻坚行动和荒山绿化、菹草打捞等生态治理修复,实现水质好、生态美、环境优,吸引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东平湖栖息。2022年东平湖观测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1600多只,占全球数量的1/3以上。
根据规划,山东将实施围垦湿地退还、河湖水系连通、生态调水补水、植被恢复营造、栖息地恢复等工程,到2025年,湿地保护率达到60%以上。航运方面,今年将推进京杭运河主航道枣庄段升级改造和大清河通航工程,小清河全线复航;水利方面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京杭大运河是一条生态走廊,也是一条经济发展走廊。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承担南粮北运重任,京杭运河山东段是京杭大运河中海拔最高、船闸密度最大、水利工程成就最集中的河段,战略地位显赫。
2022年4月,位于德州武城县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缓缓开启,汩汩清水奔涌而出,自山东北上入冀,标志着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千年运河迎来世纪复苏。今年全线贯通补水工作3月1日启动,较2022年提前了一个半月,并将同步为途经的439公里河道补水,对于华北平原生态恢复和工农业生产活动十分有益。
借势京杭大运河,如今,山东内陆腹地货物可以方便地通江达海,山东中西部才拥有了港口和临港产业。
济宁内河通航里程约1100公里,约占山东省内河航道里程的70%,其中梁山港是长江以北吞吐量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梁山港吸纳晋陕蒙优质煤炭资源,是山东煤炭保障供应的主力军,还是连接西部煤源产地和长江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物流枢纽。目前梁山港开通了8条集装箱运输航线,通达十几个城市和地区,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成内河港口第一家智慧中心,实现了大宗商品交易由线下变为“云端”,2022年全年突破156亿元。
发挥京杭运河通江达海、连接全国的独特优势,泰安、济宁、枣庄正成为内陆开放的桥头堡,而且菏泽和临沂正在建设连接京杭大运河的东西向运河通道。以港兴产、以产兴城、港产融合在运河两岸应势而生。
唤醒“运河记忆”
延展文化遗产生命力
绵延千里的大运河兴盛千年,在齐鲁大地上留下独一无二的运河记忆,勾勒了独属于齐鲁大地的历史文化风貌。
山东在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作出部署,“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打造一批文化新地标”“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规划建设沿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培育运河文化经济廊带”。
千百年来,运河沿线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运河不仅是山东最宝贵的生态资源,更是文化传承、产业升级、城乡共荣发展最优质的建设空间,保护利用好这条“黄金走廊”,是山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必答题。
枣庄市台儿庄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省级名录6项,市级名录59项,县级名录126项。台儿庄实施鲁南皮影、柳琴戏等数字再现工程,推出台儿庄古城“古城夜景”、《运河护航队》数字藏品开发运,利用最新数字技术展示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新形象。
聊城临清市作为运河古城,明清时期繁华400余年,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旅资源,拥有运河钞关、鳌头矶、舍利塔等宝贵文物古迹。近年来,临清市深耕大运河文化资源,推动古城升级,深挖文旅资源,发展全域旅游,创意策划了元运河风情街、竹竿巷文化街区等在内的运河古城、特色文化、乡村振兴等三大主题类文旅项目33个,积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
大运河里埋着历史,藏着乡愁,是山东人流动的血脉,更是纵观古今的时代密码,见证历史,记录往昔,更崇尚新生。高度重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山东着力打造大运河文化交流互鉴先行区、大运河文化保护展示核心区、大运河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让千年运河山东段重被唤醒、再焕新生。
新征程上,战鼓催征。山东将持续寸步不让抓保护,片刻不停促转型,积小胜为大胜,在大运河保护与治理上展现“山东作为”,让悠悠运河永续润泽两岸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