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日报消息:4月19日,省委书记韩俊、省长王清宪在合肥与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举行工作会谈。
而就在前一天,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还与周云杰商谈合作。期间,双方的一个表态值得拿来细品:“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招商引资”。
在各地拼尽全力招引项目,甚至宁波都略带攻击性地提出“虎口夺食抢项目”背景下,合肥却摆出了防守架势。这种“护短”的做法,其实与青岛当下招商引资及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路,多少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王清宪与海尔
先来看安徽省党政“一把手”与周云杰的工作会谈。
从级别上讲,党政“一把手”悉数出席,规格着实不低,体现出了安徽对于海尔的重视。
图片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期间,韩俊希望海尔集团发挥头部企业的优势,深度融入安徽发展进程,持续深化在智能家居、智慧家庭、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面的合作,努力实现更高水平互惠共赢。
对此,周云杰也表示将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智能制造、科创研发等方面的优势,拓宽合作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形成更加丰硕的合作成果。
事实上,此次周云杰南下安徽,一方面是深化合作,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来拜访“老朋友”。
在跨省履新安徽省省长前,王清宪担任青岛市委书记。彼时他对海尔的发展颇为重视。
特别是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青岛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并将其称为青岛的重大历史性机遇。而在王清宪看来,青岛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海尔。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
为此,他还专门主持召开海尔集团发展规划工作专题座谈会。要知道,由市委书记主持召开集团发展规划会议,在海尔集团历史上并不多见。
期间,他也表示要整合全市资源,全力支持海尔平台建设,发挥好海尔平台作用,整合全球资源,将青岛打造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在此之后,王清宪还曾主持召开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座谈会以及加快卡奥斯发展专题会议,并多次明确卡奥斯是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核心优势。
而在履新安徽后,工业互联网依然是王清宪颇为关注的一个领域。
2021年,安徽启动实施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次年又研究出台《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模式创新行动方案(2022-2025年)》。
图片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2022年7月,王清宪在安徽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会议上也进一步强调工业互联网是“十四五”安徽必须抓住的重要风口、必须抢占的关键赛道。
会上,他也多次拿海尔卡奥斯举例:“海尔卡奥斯、重庆忽米等在皖设立分公司”;“奇瑞汽车与海尔卡奥斯合作建设海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借鉴‘青岛银行一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金融模式”……
特别是奇瑞汽车与海尔卡奥斯的合作。王清宪曾言,他从青岛调任安徽的第3天,奇瑞的老总尹同跃就来看他。
聊天时,王清宪建议尹同跃该把产业与工业互联网密切结合,并重点提到了海尔在这方面的优势,王清宪还当场给周云杰打了电话,为双方牵线。
次日,尹同跃便坐上了到青岛的飞机,与周云杰当面商谈合作事宜。
后来,奇瑞与海尔果然就合作了一个项目,并落地在了合肥。
合肥携手海尔
打造智能家居产业之都
再看4月18日,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与周云杰商谈合作的内容。
图片来源:合肥新闻联播
合肥日报的报道中提到:
双方商定,全面开启新一轮战略合作,围绕现有工厂智能化升级改造、规划新的制造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核心零部件项目导入、打造智能家居展销馆、开展家电促销产业促动活动等方面,实实在在地再推进新的大合作,今年合肥海尔工业园产值力争突破350亿元、营收突破500亿元,携手把合肥打造成智能家居产业之都。
特别要注意最后一句—— 携手把合肥打造成智能家居产业之都 。
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国家电业的版图都呈现“北青岛,南顺德”的布局。但在2007年,安徽省政府高调宣称要把合肥市打造成与广东顺德、山东青岛并肩而立的家电制造基地。
而到2018年,合肥家电“四大件”产量已拥有全国25%以上的市场份额,超过顺德、青岛,连续多年居首。
在这十年间,合肥家电业的崛起,离不开当地对海尔等家电企业的招引。
此消彼长,在合肥借助家电业逐步成长为全国制造业重镇的同时,青岛的制造业规模却开始缩水。
而合肥与海尔双方在此次合作商谈中提到的合肥海尔工业园,也是海尔集团除青岛本部外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4亿元、营业总收入405.6亿元。
或许是看到了既有合作带来的利好,双方在此次商谈合作期间,也有了 “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 的特别表述。
合肥青岛,殊途同归
之所以说合肥与青岛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是因为双方均注重对项目增量空间的挖掘。
首先,海尔并非合肥本土企业,也是前期通过招引而落地的龙头企业,在既有合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官方报道中也用“海尔与合肥多年合作共赢”这样的表述来形容。
今年以来,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市长赵豪志曾多次带队外出招商引资,行程涉及北京、上海等国内城市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
期间,青岛党政“一把手”考察的企业,大多也都与青岛有相关合作项目。
如陆治原在北京走访期间考察了京东方,赵豪志赴日韩进行友好访问时,去了希杰集团、欧力士集团等。
无一例外,这些企业在各自行业内都极具影响力,也都能凭借一己之力带起一整条产业链,也就是常说的“链主”企业。
其次,合肥与青岛所关注的这些企业,均与地方主导产业相匹配。也就是说,能为城市发展带来直接助力。
如家电产业是合肥的支柱产业,而京东方涉及的新型显示产业,属于青岛要突破发展的新兴产业范畴。
在各地争抢项目进入白热化的背景下,青岛与合肥这样寻求存量合作空间的做法,绝对不会是个例。
究其根本,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上海、深圳等竞争力更强的一线城市加入招商引资“战局”,增添了青岛、合肥等城市招引难度,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城市与既有项目合作,效率和成功率都会更高。
要知道,基于城市与企业前期的合作基础,双方在项目引进、落地以及建设等阶段,可以减少很多磨合环节,有助于项目更好地推进。
而除了节省时间成本,还可以降低“试错成本”。毕竟,深化合作是建立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证明双方的“牵手”是可以共赢的。
在当下各地“全力拼经济”的背景下,项目已然成为“香饽饽”,谁能多落地一个项目,谁就有望在未来发展中更胜一筹。
图片来源:合肥新闻联播
当然,招商引资成效,最终看的还是一个区域的营商环境。就像“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招商引资”这句话,“服务”二字排在最前面,从中就能看到政府和企业双方对于营商环境都是十分关注的。
于政府而言,营商环境如同“脸面”,能够反映一个区域发展的生态;于企业而言,营商环境则将直接影响其发展兴衰、生产要素聚散、发展动力强弱等。
当合肥提出不仅要“服务”,还要“服务好”,也就更能体现招商引资与营商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对青岛而言,既然已经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上升为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工作,不妨进一步换位思考,为企业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福利与便利。
如此,方才有望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