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市北区学校美育工作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工作思路,立足区情、校情,坚持走特色化、内涵化的发展之路,突出特色,培建艺术团队,打造具有市北特色的艺术教育品牌。
“课程”引领,提升美的认知
生花有妙笔,石头也有趣。作为甲骨文特色学校,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致力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隐形课程育人化”研究,开设了《刻“骨”铭心》甲骨文特色课程。青岛五十三中《彩泥塑国韵》美育课程,运用以彩泥为主的综合材料,将泥塑技法、绘画技法与 “服饰文化”“食文化”“住文化”“诗文化”“戏文化”“器文化”“节日文化”“乡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中体会传统艺术的“韵”,“再现”传统艺术的美。
“油画课真的太有趣了!我们的作品经常在学校走廊展示,我们班级有不少 '小有名气'的油画家呢!”青岛宁安路小学开设《视觉美育课—油画入门》课程,让多姿的色彩和线条在孩子们的笔下自由舞动,细腻的笔触,画面的肌理,均衡的构图,油画课堂上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表现出一个崭新的别开生面的艺术世界。
青岛市市北区鼓励学校以“课程超市”为龙头,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将民间艺术引进课堂,鼓励开发学校“非遗课程”,聘请有传统技艺的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活动”赋能,激发美的创造
“之前出去玩儿爸爸妈妈给我买过一个糖画,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制作糖画,这可是花钱买不到的乐趣,我们喜欢极了!”青岛长阳路小学钟舒晨同学谈起糖画课来滔滔不绝。一勺糖、一点一滴、一拿一放间,汤勺里缓缓流淌的糖浆逐渐成型,孩子们不仅体验了糖画的制作过程,同时进一步感受到甜蜜的美育活动带给大家的新鲜体验。青岛市市北区实验初级中学小学部孙玉红老师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创办了“面塑智趣课堂”,孩子们制作的红军人物、小动物等作品形态逼真、憨萌可爱,在社团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面塑艺术的魅力。
“一角一国家”景区活动阵地,融合了各国风土人文元素,青岛普新小学的同学们在中国江南景区一起制作彩泥龙舟,在泰式景区一起手工制作鸡蛋花花环,在意式美术教室开展彩绘葫芦……青岛立新小学“新趣印版画社团”传承中国文化瑰宝,通过有趣的形式学习多种版画绘画技巧和方法,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以尽情释放,让他们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迈进艺术的世界,激发美的创造力!
青岛市市北区融汇和提供优质服务资源,充分发挥 “市北区教育服务资源管理平台”作用,为学校艺术社团的开展和普及提供有力保障。鼓励各学校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学校艺术品牌,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特色社团。据了解,2022年,市北区共推选了15所美育特色学校,30个美育特色社团社团参加市级评选,近两年全区高质量精品社团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学校特色化办学实施。
“环境”浸润,涵养美的感受
“我最喜欢学校的管乐长廊了,我从小热爱音乐,在这里,可以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青岛台东六路小学重视和加大美育校园文化建设,“艺术长廊”“管乐长廊”“美术馆”等充分体现美育特色与环境文化相结合,成为极具传播力和渗透力的校园“墙上媒体”和“第二课堂”。青岛第五十中学秉承“体健魄强、艺高成材”的美育方向,将美育与体育相结合,十几年来学校在舞蹈类项目方面对学生的培养逐渐从“小范围灌溉到大面积播种”,实现了美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了解是喜欢的基础,喜欢是继承的开始。青岛上海路小学民族服饰的变装秀,让孩子们纷纷点赞。少数民族的少先队员手拉手,宣传民族服饰,推广民族文化,借助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民族的习俗与文化。青岛福州路小学着力于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放飞艺术梦想的舞台。在班级朗诵展演节目《笠翁对韵》中融入中国传统艺术元素,通过吟诵经典佳作,将优美的古典声韵、古朴的京剧神韵、磅礴的中国鼓韵有机融合,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学生审美体验,为学生提供雅行的平台。
近年来,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理念,积极开展“艺动城乡”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放飞梦想的舞台,鼓励全区中小学形成校有特色、班有风格、生有特长的浓厚校园艺术氛围。
青岛市市北区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把普及教育与特色教育贯通融合,全区中小学立足学情,特色展开美育工作,使学校的以美育人功能得到充分渗透,展现了全区师生的艺术才能,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艺术自信和创造能力。
原标题:青岛市市北区多措并举推进美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