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宣传”的新期待!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宣传”的新期待!

火红五月,总是和“青年”“青春”联系在一起。

对于青岛而言,刚刚过去的“五四”是一个特殊节点。104年前的五四运动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亦成就了青岛如今的精神地标——五四广场。

以《穿越百年的那一声呐喊》打响第一枪,2023年5月4日,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青岛宣传”应势而生,期待其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青岛、读懂青岛的崭新窗口。

自1891年青岛建置以来,百年间,青岛经历了无数的风雨,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和变革。百年青岛与五四精神,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将它们串联在一起的,是青年人的奋斗与创造力。

“昨天,是今天的回忆;明天,是今天的梦想!”跟随“青岛宣传”的笔迹,穿越百年的那一声呐喊破空而出、回荡耳畔。

文章起始以人们熟知的五四广场为原点,一步步回溯革命历史长河,用青春视角再温红色记忆,引经据典恰到好处,详实范例鲜活生动,让“无青春、不青岛”直抵人心,引燃青春之岛与青年共进的澎湃激情。

在首篇推文的互动留言中,有人盛赞“文笔隽永,才思敏捷,酣畅淋漓,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有人建议“少一点官话,多一点轻松活泼,希望可以打响青岛名号”。无论如何,“青岛宣传”的正式上线,承载了多方的关注与期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专业媒体、平台媒体、自媒体的勃兴,网络空间中各类文化思想的交织碰撞前所未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专门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如今,网络不仅仅成为信息、思想、观点的聚合地,更是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交锋的场域。面对超多表达主体以及超复杂关系变量的舆论场,宣传工作需能及时、精准地进行舆论导流和价值观导航。

“青岛宣传”敢于走出“舒适区”,直面舆论场一线的热点、难点和沸点,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移动端上的一次尝试,其在《我们来了》一文中提到,“置身众声喧哗的舆论场,我们将旗帜鲜明地发出声音,理直气壮地表达观点,不躲闪、不扭捏,当战士、不当绅士,勇于发声,敢于亮剑。”

在新闻舆论“四力”中,传播力是前提。持续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良好的文风。当下,很多政务新媒体仍在沿循风格严肃、话语严谨、官方权威的老路,但也不乏打破“自说自话”枷锁的案例样本。

2021年7月,张家界官方发布的《致居留在张家界游客朋友的一封信》一改公文的“冰冷面孔”,不打官腔,循循善诱,令游客、网友感动于这封信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温情;2022年7月,当“小镇做题家”引发舆论争议时,浙江宣传及时亮出《嘲讽“小镇做题家”是一个危险信号》的观点,呼吁每个努力拼搏的普通人都不应该被鄙视和嘲笑,发布后迅速引发读者共情共鸣;2023年4月,淄博的一封“劝退信”,用温柔的表达、真挚的行动对外“打包”推介了好客山东……

诚然,在顺应新媒体传播发展趋势的同时,更难能可贵的是守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回归到宣传工作的本源、本性、本真,讲人话、说人事、尽人责。“青岛宣传”以成为一个“有思想、接地气、聚人气、有温度”的新型城市宣传平台为目标,希望用让人舒服的方式去对话、沟通、说理,让读者听得懂、愿意看、记得住,能共情、有共鸣、愿分享。

“青岛宣传”的应势而生,也是城市自身发展需求的题中之义。因海而生、凭海而兴,青岛有着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和气质。青岛的城市特色鲜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于国家前列,中外文化元素多元,为城市对外宣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正如读者所言,“脱下长袍加身、西装革履,穿上运动服、运动鞋就更能赢得读者。”未来,期待通过“青岛宣传”这扇窗,发现青岛城市之美,讲好青岛故事,发出青岛好声音,让更多人认识青岛、走近青岛、懂得青岛、爱上青岛,推动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实现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