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城市榜洗牌:宁波超天津,长沙紧追青岛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一季度GDP城市榜洗牌:宁波超天津,长沙紧追青岛

城市竞速,不进则退。

2023年的第一张经济成绩单发布,与青岛发展排名相近的城市有着怎样的表现?

城市心观察第952期

撰文/高涵

审校/冯亚楠

追赶了多年,继2017年实现对青岛的超越之后,宁波位次再度提升。

2017年,宁波GDP总量反超青岛15.59亿元,此后继续扩大与青岛之间的差距,到2022年年末,宁波超青岛783.55亿元。今年一季度,宁波取代天津晋级全国第11位,GDP总量反超天津86.42亿元。

很明显,宁波之所以能够在第一季度反超天津,关键还是在于自身强大的工业制造业。

一季度,宁波的第二产业增加值比天津高约445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比全国、全省高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化学原料等重点行业贡献突出,增速均在10%以上。

纵观宁波、天津、青岛三城,均以制造业和外贸著称。

天津、青岛过去位次下降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脱实向虚速度过快。数据显示,2010年,宁波、天津、青岛第二产业在GDP中占比分别为55.4%、53.1%、48.7%,2022年占比则分别为47.2%、37%、34.8%。

虽然天津、青岛已经“觉悟”,如青岛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取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但重塑制造业优势仍任重道远。

在天津、青岛迷失之际,宁波则非常清醒,不断加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过去几年,宁波大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造就了稳健牢靠的产业基础。

2022年,宁波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0家,截至年末累计达83家,稳居全国城市首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1家,累计283家,居全国城市第四位。

外贸方面,宁波舟山港的吞吐量全球第一。今年一季度,宁波在前2月遭遇“负增长”的情况下,逆势发力,以单月出口增长18%的成绩,强势推动一季度出口同比基本持平。

这也使得宁波的进出口总额升至全国第五。与之相比,青岛仅列全国第九,天津更是被佛山直接挤出了全国前十。

不过,今年一季度,天津跑出5.5%的经济增速,成绩亮眼。这一方面是由于去年一季度天津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整体基数比较低,另一方面是天津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各项经济指标反弹明显。

从全年来看,宁波能否对天津真正实现反超尚无定数。以去年为例,尽管宁波在一季度将差距追至仅22亿元,但到了年底,差距又扩大至607亿元。

被写入2023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十项行动”中,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等,均涉及产业结构转型和跃升。今年一季度,天津全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

4月6日,空客第二条生产线等项目签约天津,天津将成为仅次于德国汉堡的空客A320系列飞机的全球第二大生产基地。产业政策、招商引资领域不断传来的好消息,都说明前些年陷入低谷的天津,正在缓过来。

和宁波、天津等制造业成熟的城市相比,青岛依然在体量上存在差距,实体经济还需持续发力、招商引资还需常抓不懈。国际需求疲软给产品出口带来一定冲击,青岛也需要重点关注外贸的发展。

再看排名在青岛身后的长沙,一季度GDP总量与青岛的差距为35.69亿元,而去年同期则是79.09亿,青岛领先优势缩小。

2022年,长沙GDP增速达4.5%,在全国24座“万亿元城市”中排名第一;18.13万的人口增量还拿下全国第一。

长沙被誉为“世界机械工程之都”,工业机械总产值占全国的27.5%,全球的7.2%。从上世纪90年代起,长沙就致力于发展装备制造业,过程中几经起伏,但长沙始终没有放弃。如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这些世界级工程机械巨头,都把生产基地放在了长沙,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此外,长沙也是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领头雁”,长沙智能网联千亿级产业集群以湖南湘江新区为核心正加速崛起。中联智慧产业城外,有来自百度、舍弗勒、中汽研等一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智能驾驶试验。400余家上下游企业,汇聚湖南湘江新区,分享着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机会。

同时,长沙的房价和涨幅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严格的限购限售条件,使长沙成为一座让投资客“绕着走”的城市,并造福了暂时无房的年轻人们。在“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的年代,长沙凭借多年保持相对稳定的"低房价”,积极发展高新产业及智能制造等产业,这些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新潮的消费文化,也让长沙赢得了年轻人的芳心。

前有“猛虎”,后有“追兵”。担负着山东“强龙头”定位的青岛,接下来势必要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