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牵引、实干护航!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的市北正在下一盘大棋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项目牵引、实干护航!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的市北正在下一盘大棋

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结构,因为其三个边、三个角能够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正因如此,“三”也有稳定、可持续的意味。

身为沿海经济强省,海洋是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而港口则是山东努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的重要载体。为此,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大力发展临港经济。

作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强龙头”,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同样也在围绕港口布局谋篇。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推动国际邮轮母港区‘港产城’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

面对青岛市级层面的“点题”,作为国际邮轮母港区所在地的市北区也在努力解题。一方面,市北区主要领导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要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另一方面,市北区也在通过务实的行动,不断让愿景照进现实。

5月23日,争创山东省“三区互融”典范区推进大会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在青岛新金融产业园举行。现场,市北区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青岛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同时,投资近百亿元的营商环境优化、港区、园区、城区等四类40余个重点项目现场完成签约。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有十指灵动“弹钢琴”的谋略和智慧。对市北区而言,其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的布局思路已愈发清晰——用项目积蓄发展动能,丰富“三区互融”的内涵,同时用实干夯牢“三区互融”的框架,将先发实践转化为领跑优势。

凰探第1114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锚定全省“三区互融”典范区

市北以项目起航新征程

一座城市的日渐繁荣,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注入。尤其对于那些承载着重要战略使命的区域来说,通过更多优势项目不断厚植其发展优势,便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国际性港口城市,青岛敏锐地捕捉到了国家层面“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在全省率先与山东港口集团联合成立融合发展专班,制定《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携手推动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落实到具体路径上,青岛努力放大“港”的优势、做足“产”的文章、提升“城”的品质

可以说,青岛“加快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接下来,其实只缺一个“引爆点”。

而审时度势的市北区,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节点,勇挑大梁,在全省率先提出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并将其视作服务省市发展大局、顺应融合发展大势、着眼未来发展大计的市北选择和市北战略。

对于“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这一题眼,可以将其分解为争创、“三区互融”以及典范区三部分来看。

其中,争创既有“起而行之”的意思也代表了市北区不等不靠的发展决心;“三区互融”擘画的是前进路径,为此市北区在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将港区、园区、城区这“三区”具象为现代化国际港区、集聚式特色园区和品质型魅力城区;典范区则指向最终达成的效果。

这里特别要说一下的就是“典范区”。想要称之为典范,既要求自身有雄厚的发展实力,也要能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换言之,市北区在实现“三区互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实现“从0到1”的突破,更要完成“从1到N”的延展。

而不论是“从0到1”还是“从1到N”,破题“三区互融”的关键在于项目。从这一角度来看,在5月23日召开的争创山东省“三区互融”典范区推进大会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无疑是为市北区发力典范区建设搭建了一个优质资源的聚合平台。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总投资近百亿元的40余个大项目实现集中签约。其中,既有开发建设、生物科技、高端文旅、医药康养等实体经济项目,又有海事司法基地、律所区域总部、金融联合赋能等保障支撑型项目,还有聚焦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项目。

从项目类别上看,则涵盖了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青岛市重点关注的实体经济领域,同时精准聚焦到了市北区“2+6”特色产业体系。这意味着,这些项目能为推进“三区融合”及实现市北区发展的起势带来助力。

而除了项目的“掷地有声”外,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总规模50亿元的“三区互融”产业发展基金,已布局新能源储能、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数字化营销等项目。

落到当地、扎根于产业链;投下去、陪伴企业成长。身具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双重属性的产业发展基金,在把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导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创业型企业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要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的市北区而言,以基金为代表的优质资本,正是其实现目标的重要依仗。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资机构的专业运营和基金牵引撬动下,更多社会资本也将源源不断参与或反哺产业投资和“港”“城”建设,而其中的优质资方特别是头部企业,也已成为市北区未来发展的潜在战略型合作伙伴。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行,无疑吹响了市北区争创山东省“三区互融”典范区的号角。那么,在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的背景下,市北区敢于在全省率先提出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的底气,到底来源于何处?

为什么是市北?

如果说优质项目的导入与产业发展基金的落地是市北区善借外力的表现,那么自身出众的资源禀赋以及在发展机遇面前主动的乘势而上,则体现了市北区强劲的内驱动力。

在活动现场,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基于市北区拥有的资源禀赋,也认为市北区“有渊源、有条件、有潜力扛起‘三区互融’典范区创建的重任”

的确,作为青岛主城核心区,市北区“港”的要素独特,“产”的基础良好,“城”的配套完善,具备天然的开放优势和广阔的场景空间。

修相科 摄

先来看“港”。市北区拥有占地面积达14平方公里的市级功能区邮轮港区,这也是我国少有的位于市中心的专业邮轮母港,稀缺性与便利性决定了其价值。而为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区,市北区全面提速港区更新改造,做强日韩精品快线和邮轮经济,深化RCEP经贸服务创新,目前,总投资100亿元的山港国际航运金融中心等9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设立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并在RCEP成员国主要城市挂牌,同时北方首条中日海上快线也已开通运营。

作为山东省港口集团的注册地和所在地,市北区与省港集团一直是最紧密、最核心的发展合作伙伴。大会现场,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也表示,将进一步放大港口战略“棋眼”作用和经济支撑功能,立足市北中心城区、城市原点的地位功能,全力把港口优势注入城市经济,加力推进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合力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

再来看产。市北区是青岛市近代产业的摇篮,青岛港、青岛啤酒、颐中烟草、四方机车等青岛现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此,具有扎实的产业积淀。如今,市北区市场主体活跃,总户数突破20万户,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80%,有外贸实绩企业1525家,金融机构300家以上。同时,全区还有8家企业入选青岛市首批47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和70家产业链重点企业。而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市北区还拥有青岛啤酒街、新都心、青岛中央商务区等人气商圈,台东步行街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

为打造聚集式特色园区,市北区依托于全区400多万平米优质产业资源,构建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为引领的“2+6”特色产业体系,并同省港集团各版块联动合作,推动园区“各展所长”。

接着看“城”。作为胶州湾东岸青岛主城区,市北区历史文化悠久,有各类博物馆20多处,14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更是占全市一半。同时,市北区还拥有青岛主城最为完善的城市配套服务和基础支撑,丰富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便利的交通和商业配套将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保障。

而紧扣打造品质型魅力城区的发展目标,市北区规划山东路重庆南路商务商贸产业带,更新发展历史城区、老四方工业区、青岛中央商务区等“三大片区”,实施总投资过600亿的211个城市更新项目,迭代升级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对港口发展、产业崛起的服务力和支撑力。此外,从欢乐滨海城升级而来的滨海活力湾区,也已经云集了青铁置业、华润置地、中信泰富、保利发展、融汇集团等知名央国企,其环湾区域价值正在得到释放。

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的三要素。如果说国家以及山东对“三区互融”的关注是天时,市北的先天禀赋是地利,那么人和则直接指向了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敏锐捕捉机遇是市北区展现主观能动性的一方面,而以实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则是主动能动性的另一面。

今年一季度,市北区在全市“摘星夺旗”考核中,以91.10分的成绩在10个区市中排名第六,较去年四季度的第九名,上升了3个位次,夺得“加压奋进、进位赶超”红旗。

眼下,市北区的发展已逐渐起势,而此次所召开的争创山东省“三区互融”典范区推进大会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市北区“加压奋进”势头的延续。

如此看来,在天时、地利、人和均已具备的背景下,市北区已然占得发展的先机与主动权,而如果想要将这种先发实践转化为领跑优势,关键还是在于实干。

以实干将先发实践转化为领跑优势

项目是外界对一个区域默契信任的“投名状”,也是一个区域工作作风直观映射的“晴雨表”。

市北区将2023年确定为“项目落地提质年”,就是要在项目招引上找准定位,在项目建设上体现落实。

回看此次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与市北区集中签约的这40余个项目,其实也足以支撑这一观点。

如“山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山东港口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增资项目”,特别要注意到这一项目用到了“增资”二字。在项目前期已经落地市北区的基础上,此番又在市北投资加码,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市北区发展前景的看好,更能由此看到市北区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

再如“浪潮产业园项目”。去年10月,浪潮青岛大数据产业园在青岛中央商务区正式开园,作为市北区发力数字经济的核心阵地,其也将成为市北区乃至全青岛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阵地。

5月25日,市北区委书记高健在会见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继永一行时也表示,随着浪潮大数据产业园的开园运营,双方合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希望浪潮集团继续发挥技术、资源、产业等优势,做大做强做实专业园区。而此番签约的“浪潮产业园项目”,不仅标志着市北区与浪潮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更与青岛市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注重产业园区等载体的思路一致,对市北区后续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有望带来积极影响。

而“上海张江生物银行项目”的签约,则能看到市北区在发力招商引资战场中“以实干求实效”的鲜明导向。今年3月17日,高健曾会见张江生物银行青岛分行总经理杨洋一行,并与其就市北区健康产业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次月,高健带队赴上海考察期间,也曾前往张江生物银行总部,并与企业负责人围绕生物技术、大健康等领域深化合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动等深入交流。随着此番项目签约落地,无疑也是市北区务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绝佳证明。

如果说优质项目导入,丰富了市北区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的内涵,那么《关于加快建设青岛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的实施意见》的发布,则能起到护航的效果。

为实现“一年全面起势、两年深度互融、三年取得显著成效”的发展愿景,《实施意见》将工作任务划分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区、打造高质量特色产业园区以及创建高品质宜商宜居新城区三大部分,并梳理出17项具体任务。

仔细来看这些细分任务,不论是大力发展邮轮旅游,还是培育发展航运服务产业园,抑或是优化港区交通布局、推动青岛中央商务区提质增效,每一项工作都紧紧贴合市北区情实际,并精准聚焦推进“三区互融”的关键破题点,既让工作推进有了更强的操作性,也体现了市北区求真务实的作风。

而在此基础上,《实施意见》又从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做好人才服务以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为市北区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在健全体制机制方面,《实施意见》明确:

组建“三区互融”理事会,下设理事会办公室,办公室由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市北区政府、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共同派员组成,三方联合办公,负责协同推进全域规划建设、土地出让、基础配套、园区共建、产业落地等工作,定期向理事会会议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显然,这样的顶格协调与沟通机制,能够从根本上破除影响“三区互融”的桎梏,有助于市北区加力提速争创典范区。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

接下来,志在必得的市北区,也将把实干坚持到底,从而将“三区互融”的先发实践真正转化为领跑优势,进而在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的新征程上,镌刻下一笔浓墨重彩的市北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