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青岛发展别具特色的名片。
6月15日,谷歌携手凯度发布《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及报告,旨在评估中国品牌在全球化发展中的表现。50强中,共有海尔、海信、青岛啤酒三家青岛企业入围。
透过这一榜单来看,在全国各城市中,青岛入选企业数量排名并不低。其一方面释放了青岛企业品牌和城市品牌的魅力,另一方面则充分展示了青岛坚持以品牌提升带动产业提升、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所做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青岛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青岛品牌日,而在此关键节点,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的三个青岛品牌入围,也将证明作为青岛经济的顶梁柱,它们有能力也有实力扛起探索者、先行者与示范者这一大旗,并以自身发展的成功路径,为不同行业的青岛品牌出海提供助益。
那么,三家上榜青企,又是如何一路“闯关”海外,面向全世界展现青岛品牌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拥抱全球化
是青岛品牌的共同选择
青岛制造业的基础和优势决定了青岛要强,要靠更多在全球响当当的品牌。
基于此,优质品牌加持的制造业将是青岛实现进位争先的重要力量,而他们的发展对于青岛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首先来看,作为酒类行业唯一入选50强榜单,并列在39位的青岛啤酒。
诞生于1903年的青岛啤酒,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从产品为中心的“生产时代”,向以消费者综合感受为中心的“体验时代”的深刻变革,不断升级品牌沉浸式体验模式。从产品到场景的延伸,从行业到生态的拓展,青岛啤酒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也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品牌的力量。
再把目光聚焦到汇聚前10强的佼佼者榜单,入围的海尔、海信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亦是青岛制造业发展实力最好的证明。
通过梳理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以自主品牌出海的海尔、海信两家企业代表多年来积累的丰富“出海”经验,不难发现,本土化战略是其关键密钥。
入围十强的海信,坚持研产销“本土化”——适应当地市场消费者喜好、适配当地技术和规格要求的产品研发和制造,亦是其最坚定的战略选择。截至目前,海信已在全球设立了23所研发中心和34家工业园区制造基地,开设了66家海外分公司、办事处。
都说出海犹如牌局博弈,不同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牌面”,选择适合自己的打法,但其成功背后的深层次逻辑依然是基于对市场透彻的理解、高瞻远瞩的战略选择、抗打的技术和产品力。
从最初的培育阶段,到今天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引领连续7年冲进《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十强的海信,其出海实践又具备怎样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坚定的战略选择
以自主品牌建设打牢地基
没有品牌的国际化,就没有海信的国际化。
回眸海信三十余年的出海脉络,2006年一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那一年,海信提出“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的战略,从OEM业务转向最难的“造船出海”。
在此过程中,海信对于制造、研发的本土化选择,成为其走出去并立下去的重要支撑。
因为在海信看来,做海外市场从来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是到一个地方就牢牢的扎好一个营寨,俯下身子把产品做到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心坎里。
像此前,海信家电集团预研技术部总经理王海燕曾表示,如果不是跟日本研发中心交流,她不会知道日本人有冷冻热米饭的需求。而这一信息是坐在国内几乎无法获取的。
海信南非研发团队开发出镜面冰箱,则是因为当地女性比较爱美,喜欢在厨房做家务时顺便照镜子,结果这款冰箱成了爆款。
从海信的一系列产研本土化经验来看,他们最重要的产品思路是人无我有,让消费者感受到海信的用心并享受到使用产品的快乐,通过这种差异化来增加客户黏性,从而产生更多复购。
反馈到数据层面,2022年,海信的营收规模迫近2000亿元。其中,海外收入达757亿元,占比超四成。而自主品牌占比已经从2006年的不足10%上升到2022年的83.6%。
实践证明,得益于坚持“长期主义”的国际化,也确实帮助海信直面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洞察行业信息并最终助力自身技术升级,使其产品获得消费者的选择和信赖。
坚定高端化不动摇
以技术驱动实现产业升级
当下,高端化已是中国制造蜕变的必然选择。海信集团董事长、总裁贾少谦在谈及海信全球化策略时曾提到:“以品牌为支撑,海信全球化的另一个选择是向高端挺进。”
深谙此道,海信凭借高质量、强创新向高端进阶,并作为青岛制造的一张名片闪耀全球。
目前,以激光显示为代表的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端电视产品已经在海外市场获得认可,重塑着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科技产品的认知。
而发力产业高端,也让海信电视在海外不断跃上500美元这个关口,更有激光电视产品成为全球高端消费“新宠”并跃上5000美元的关口。
从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海信还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智慧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突破,主动、自觉地在行业内开启了一次家电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
目前,海信正在助力埃塞俄比亚建设智能公交项目;自主研发、填补了山东省空白的彩色超声产品,接连进入迪拜、印度尼西亚等市场,并且已取得国际最权威的美国FDA认证;海信的精准医疗,不仅在中国200多家医院得到应用,而且产品还出口到了国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销售到了以医疗设备著称的德国……
与此同时,基于长期积累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海信实现了智慧驾驶、车路协同、智慧驾驶舱技术和汽车压缩机、汽车空调系统的有效结合。
就在上个月,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在参与央视对话栏目时披露了海信在高端产业领域的新动向:汽车电子已确认成为海信的第二增长曲线之一。
毫无疑问,在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进程中,以海信为代表的青岛制造业领军企业,正成为技术、模式、业态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起青岛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角色。
坚持回馈当地
以实际行动展现海信担当
在全球化征途中的海信,也展现出了前瞻性的产业并购魄力与高效的跨文化整合能力,并以实际行动彰显作为大国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这些年来,海信相继并购了夏普北美工厂、东芝电视、欧洲白电品牌gorenje以及日本三电,逐渐摸索出一套并购整合运营的创新方法论。
东芝电视的事例便颇具代表性。在市场并不看好的情况下,东芝映像被海信收购15个月后就扭亏为盈,其电视在日本市场的销量占有率更是从收购之初的12.2%增长为2022年的24.1%。
事实上,在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资本并购是必然的路径,但并购之后的跨文化整合与管理一直是绕不开的难题。
而海信成功的背后在于其能够尊重当地文化,取长补短,设身处地想他们之所想,并给予当地本土化的员工支持和信任,充分激发他们的活力,从而为企业注入创新力。
在海外市场,海信也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在非洲等市场,海信为当地教育事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并开展多项扶贫助困的活动。2023年5月5日,海信再次入选《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
以品牌为支撑,坚持“长期主义”的本土化,向高端挺进,海信全球化发展之路,正走得更深、更实、更具创新性。
而透过此次中国全球化50强的榜单,相信青岛将再次抓住机会,重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成功路径,助推城市经济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