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重庆市长胡衡华会见了海信集团董事长、总裁贾少谦一行,期间,重庆市政府与海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这次合作的重点,放到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业生态,拓展汽车电子、新型显示、精准医疗等领域。这也意味着海信作为智慧新生活的引领者,将在重庆拓展高质量发展版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由此可见,优秀企业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作用举足轻重。
国家如此,城市亦然。一座城市向前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成就、互利共赢。海信与重庆,就是这样一种“双向奔赴”的关系。
成立于1969年9月的海信集团,诞生在胶东半岛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彼时只有十余人的青岛无线电二厂,几经迭代成长为分布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9万名员工的海信集团。
目前,海信集团已手握海信视像、海信家电和三电控股三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多媒体、家电、IT智能信息系统和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旗下有海信(Hisense)、东芝电视(TOSHIBA)、古洛尼(Gorenje)、科龙(KELON)、容声(Ronshen)、ASKO与Vidda等多个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据2022年年报显示,海信集团全年营收达1835亿元,利润总额122亿元,同比增长18%。海外收入757亿元,自主品牌占比超过83%,海外业务涉及32个国家,服务全球8000多万家庭。
一直以来,海信将“技术立企”的发展战略贯穿整个企业发展史,想要以“高科技公司”的身份华丽转身。作为智慧新生活的引领者,此次海信和重庆签约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据了解,此次合作双方是基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业生态,拓展汽车电子、新型显示、精准医疗等领域。这对于海信以及重庆而言无疑就是一次绝佳的发展契机。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加速推进,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而基于此前的技术积累,海信已悄然进入到汽车电子领域,捕捉到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近年来,海信从家电领域,转向以光通信、智能交通和电子医疗为代表的科技业务,正式从B2C向B2B多元化道路上进行转型。
2021年5月,海信集团旗下海信家电完成对三电株式会社的收购,并将汽车电子这匹“黑马”定为第二增长曲线之一。通过长期积累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海信已经实现了智慧驾驶、车路协同、智慧驾驶舱技术和汽车压缩机、汽车空调系统的有效结合。
这样一来,走进重庆,对于海信而言正是面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作为中国传统工业城市的重庆,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按照重庆最新规划,到2027年,重庆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将达到4万亿元,成为全国制造业重要产业备份基地和产业变革引领区、转型升级示范区、优质企业集聚区。
重庆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关键在于产业,而重庆产业经济的基本盘是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
基于此,6月5日,重庆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按照《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对重庆制造业产业布局与规划,进行了重构与升级。
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表示,立足现有基础,放大特色优势,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合金材料、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聚焦未来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培育壮大18个“新星”产业集群。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在这样的顶层规划、战略定位之下,海信和重庆签订合作协议,此可谓发展之“利”“势”。
合作最好的结果是双赢、多赢。
截至今年5月,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加21.2%。预计到2025年,重庆将建设一批创新示范智能工厂和“5G+工业互联网”先导示范场景,推动15万家企业进入“云上平台”,显著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正如胡衡华所言,当前重庆正以数字化引领开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局面,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万亿级主导产业发展。海信集团作为一家特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拥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和品牌影响力,将助力重庆构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业生态,拓展汽车电子、新型显示、精准医疗等领域合作。
同时,之于海信,也将是不可错过的机遇,毕竟想要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领域实现重点突破、甚至弯道超车,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研发和创新这样的“硬实力”来说话。
接下来,属于海信与重庆的新缘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