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商不兴,城无商不荣。
随着我国营商环境改革进入新阶段,在解决“共性”问题之后,需要各地形成更具地方特色的“打法”。志在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青岛,已明确提出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其中,作为青岛主城核心区的市北区,通过营商环境建设4.0版本的加持,正系统开展“六大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同步推出22条硬核措施,推动营商环境、作风能力和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
时值冲刺全年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市北区也举办了一场高规格的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擂台赛,一招一式,旨在诠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与信心。
优化营商环境,
市北区召开“擂台赛”
今年以来,青岛旗帜鲜明地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与干部作风能力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摆在同等重要的高度齐抓共促,在全市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
优化营商环境,核心在“人”,尤其是“关键少数”,市北区深谙此道。6月21日,市北区举行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擂台赛,四套班子“一把手”悉数出席。
擂台赛上,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市北分局、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司法局、区城建局、区城管局、区商务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北分局、生态环境市北分局相关负责人依次上台“打擂”,现场也对这些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并直接公布评价结果。
期间,区委书记高健肯定了前期市北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并表示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必须勇于改、大胆干、往前冲、争上游。
为此,高健连用十个“要”,对市北区接下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要有服务企业的强烈意识,要有坚定的信心,要有过硬的本领,要有一盘棋机制,要有“没法找法办”的有解思维,要大兴调研之风,要聚焦法治公平,要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有契约精神,要有结果导向。
擂台赛上市北区还对“争先创优”团队和“夺旗扛旗”标兵进行了表彰,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赶在年中这一关键节点前举办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擂台赛,能看到市北区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更可以为市北区冲刺全年目标蓄势。而在市北区营商环境建设迈入“4.0时代”背景下,这份“半年考”成绩单更显得意义非凡。
聚焦“六个环境”,
市北交卷!
从1.0到4.0,市北区营商环境建设不断迭代升级,与之相伴而来的,则是市北区对于自身比较优势“人情味”的持续放大。
在《“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中,市北区明确将系统开展加强政策集成,打造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发力服务升级,打造便捷温馨的服务环境;强化要素供给,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扩大市场开放,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聚焦法治护航,打造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以及提升功能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等六大环境优化提升行动。
眼下,市北区营商环境建设步入4.0时代已经有一段时间,六个环境的打造也已有所进展。
在打造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方面,市北区加强惠企政策集成供给,紧扣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发布“2+6”特色产业专项政策88条,区财政局今年以来累计为300余家企业,拨付产业扶持资金5000余万元,在此背后是财政局通过优化惠企政策兑现流程,建立街道、片区、行业主管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政策兑现工作合力,并全面落实好产业扶持资金兑现,确保符合条件企业应享尽享,让企业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区人社局则加大“线上+线下”政策兑现落地力度,今年以来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3200余人,审核家庭服务业类补贴38.28万元,涉及家服机构123户次,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资金432.45万元,惠及810家企业2883人,审核发放创业补贴301.8万元,办理小额贷款2757万元,发放金额、发放人数和完成速度均列青岛市前列。
在打造便捷温馨的服务环境方面,区行政审批局提高“集成化”服务能力,线下设置“一事全办”主题服务专窗、线上在山东政务服务网市北区“一事全办”板块配置运行68个主题服务场景链条,积极开展“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成立“北尚捷办”企业服务工作室,推行行政审批“一企一策”服务,为90余家企业提供审批业务指导,自主开发上线基层政务服务“e帮办”平台,健全“帮办代办”服务模式;编印完成《市北区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汇编》,形成118项标准化服务指南、11项规范化服务制度,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税务部门直接服务千万家企业,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承担非常重要的职能。为此,市北区税务局推行“三通一体”办税服务新模式,完成综合办税服务厅智能化转型,实现“问办一体”,精简办税流程,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市北区在打造服务环境方面,还着重体现“人情味”,明确要升级对企“温情服务”模式。区政府办组织开展“营商环境面对面”系列访谈,拉紧“亲清”政商关系纽带;区行政审批局聚焦企业“急难愁盼”,设置“局长进大厅”专窗,打造“局长坐班+帮办代办”问题化解新模式;区人社局建立1214名就业人才服务专员队伍,激发就业服务新动力;青岛中央商务区管委会推广“楼宇全域管家”服务,前置政策引导、产业培育等一站式服务,提供“一对一”政策引导、招商宣传、金融服务、代办审批等全周期服务,截至6月,联系服务企业200余人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7个;区工信局挂牌成立“北企之家”企业服务站,搭建起“职能部门+街道+园区+商协会+企业”的全方位服务专员队伍,发挥资源集聚优势,提供创业、政策、人才、法律、财税、融资等一站式服务;辽源路街道等属地街道不断探索服务企业新路径,创新打造“服务企业联盟”,推动服务企业“零距离”。
在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方面,市北区重点强化土地、金融、人才、项目等关键要素的供给。区城建局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不断加快征迁和土地整理效率,深挖棚改腾空土地等土地供应潜力,盘活低效土地资源;区金融监管局深入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并引导辖区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全区重大建设类项目,及时跟踪项目授信与放款情况;区人才办创新推出“人才大巴”进市北等各类产教融合实践活动5期,聘任“高校引才推介官”“校园人才宣传大使”80余名,提升青年人才吸引力,并通过整合区域6家创业孵化基地空间资源,成立创业孵化基地联盟,遴选40名企业家和专家人才,组建“北尚英才”筑梦创业导师团,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链条式服务;区发改局实行项目月度节点“红绿灯”机制,采取问题交办、定期通报、督导考核等方式,力促项目加快实施。
在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方面,区发改局按照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重点聚焦招投标、行政审批、行业协会、应急管理、文化旅游等方面,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破除各类市场准入壁垒;区市场监管局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及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组织开展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民生领域营销行为等领域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321人次,检查各类主体600余户,立案查处案件4起,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能,坚持“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任务1376户,优化信用修复流程,公开微信受理渠道,实现企业“免跑腿”办理业务,缩短信用修复时间,对符合条件的由法定5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办理;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6月29日,以“携手前行 共促繁荣”为主题,举办2023年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放大RCEP政策效应,优化对外贸易环境;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成立全国首个RCEP成员国企业税收服务中心,优化线下服务窗口,持续提升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效能。
在打造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方面,区委政法委聚力打造“政护北企 法仪北业”法治化营商环境品牌,建立政法包联企业制度,开展“企业大走访”“为企办实事”“送法进企业”等活动22场;区法院健全完善《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等7项制度文件,制定出台“护企暖商十二条” 保障机制,优化诉讼服务、财产保全等30余项服务举措,在全市首创刑事速裁巡回审判工作机制,深化涉企多元解纷路径,创新法检联动模式,开展“蓝色风暴”执行行动,为市场主体挽回损失1.6亿元;区检察院启动“检察+热线”府检联动协作模式,与区政府办共享12345热线平台数据、反馈数据应用,建立“派单办理+检察监督”联动合作模式,推动司法端口前移,发现并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件;区司法局在行政审批大厅开设惠企法律服务窗口,扩容增量惠企法律服务团队至18家律所71名律师,开展“有法帮你”“法助企航”活动,提供法律服务2331件次,组建企业合规指导服务团队,提供40余次“法律体检服务”,打造“家门口”法治服务圈、“集成化”法治保障圈、“有温度”的法治生态圈。
在打造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方面,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积极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整体提升,135个老旧街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盐滩片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市北区城中村即将“清零”,启动国际邮轮港区改造更新和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19个、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项目31个;区城建局聚焦“停车难”问题,启动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项目15个,新增停车泊位3000余个;区城管局推进6个园林绿化项目和10个市政道路配套建设项目,浮山森林公园4月27日开园,齐鲁康体公园已进入收尾阶段,2.5公里滨海步行道、3条城市林荫路、10处立体绿化项目4月底开工建设;台东三路步行街商业段改造升级工程完工,登州路啤酒街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与世界干杯。
崔冬妮 摄
针对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统筹推进10所学校建设,已建成启用育新小学、同德小学、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新增学位4600余个;区教体局暖心开展入学服务工作,开通服务咨询热线,设立中小学招生咨询服务站、流动服务站、网上服务站,上半年提供政策咨询服务1.3万余次;区文旅局开展文化惠民个性化服务,举办“艺海弘文”免费开放“百姓课堂”270节课程,7100余人次参加培训,策划举办“乐艺市北”文旅嘉年华、“音你而行”浮山森林音乐会等各类特色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实施文化消费提振行动,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8.5余万张,补贴金额100万余元,提振文旅行业消费;区卫生健康局积极推动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63家机构开设老年人友善医疗绿色通道,优化老年人就诊流程,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比例达95%。
得益于营商环境的蝶变,让步入营商环境建设4.0时代的市北区,收获了发展的质与效。
1-6月份,市北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37万户,总数达20.36万家,其中企业9万余家,全区高技术投资增长335%、列全市第一……市场主体高度集聚,充分展现了蓬勃的区域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国家对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愈发重视,市北区也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筑起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从三个“着力”,看向市北“赢商”之道
今年6月以来,国家多次重点部署营商环境优化相关工作,突显营商环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6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要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6月14日,国新办举行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将突出做好三个“着力”:
一是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充分保障公平竞争。
二是着力强化法治化支撑,切实稳定企业预期。
三是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不论是国常会部署,还是吹风会上提出的三个“着力”,核心直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这三个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维度。
而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一根本目标出发,青岛市也进一步明确了要聚焦于“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大领域。
对市北区而言,也需要以更高站位把握发展大势,通过加快推动“六个升级”,增强“六个能力”,在优化营商环境这场自我加压的改革创新进程中持续发力。
在加快升级政务服务,着力增强政府服务力方面,市北区将通过打造政务服务综合体,提高集成化服务能力;通过形成办公“一网协同”、服务“一网通办”、治理“一网统管”、决策“一网支撑”的新格局,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通过建立企业诉求全程管理督办制度,擦亮“温情市北”“在市北 北舒心”等服务品牌,提优温情化服务模式。
在加快升级政策服务,着力增强成本竞争力方面,市北区一方面精准做好政策设计,努力让政策跟得上企业的创新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将全面加强政策宣传,加大政策落地力度,让惠企政策精准直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北区将以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政务诚信建设、升级惠企法律服务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以法治化思维、法治化手段为广大企业家和市场主体保驾护航。
为帮助企业提高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市北区明确要聚焦金融、人才、项目等要素,并佐以对相关壁垒的破除,加快升级要素环境,着力增强发展支撑力。
而在加快升级公平环境,着力增强市场配置力方面,市北区不仅将聚焦市场准入和退出、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商品和要素流动等重点环节加强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建设,还将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并依托于营口路市场设置“曝光台”等务实可行的好举措,加强服务型执法,激发市场主体的信心、动力和活力。
营商环境建设越往深处走,越需要对于精神内核的塑造,加快升级城区品质,着力增强文化引领力也是市北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亮点。在具体行动方面,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通过加快对重点片区的开发、补齐配套建设短板等提升城市品质;通过加快“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持续推进“乐创市北”八大行动计划等,打造创新创业生态;通过扎实提高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优化提升人文环境。
在聚焦四大领域基础上,为确保营商环境优化工作走深走实,市北区“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建立六项机制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要始终以市场主体感受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评价标准,以聚合推进重点项目顶格护航机制、政企互通双向体验机制、直通直办快速响应机制、开放互融生态营造机制、作风能力焕新跃升机制、督考一体闭环解决机制六项机制为载体路径,不断完善服务举措、推进流程再造、深化改革创新。
不论是体制机制的保障,还是具体的施策行动,市北区均将市场主体的感受摆在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位置上,而这其实正契合市北区一直以来强调的“人情味”。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接下来,伴随营商环境4.0建设的深入推进,在“半年考”中表现稳健的市北区,也将继续以实干求实效,让更多的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的市场主体,真正展现主城核心区的担当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