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持续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基层治理更加有效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城阳区持续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基层治理更加有效

自动播放

7月17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乡村振兴在行动—看区市”第六场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城阳区乡村振兴工作有关情况。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城阳区坚持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持续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城阳区持续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基层治理更加有效

产业振兴在行动,乡村产业发展更加强劲

示范引领创特色。城阳区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定位、高标准推进,集中打造棘洪滩街道东毛西毛、夏庄街道山色峪、惜福镇街道历史文化、上马街道智慧生态农业4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在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政策奖补助发展。2021年12月出台了乡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现代农业、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等4大类15项内容进行全产业链奖补,并印发了扶持乡村产业发展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了项目奖补程序,提高了扶持政策的可操作性,来城阳投资乡村产业最高可奖励1000万元。

休闲农旅聚人气。精心塑造了“潮”系列品牌,打造非遗潮、啤酒潮、葡萄潮等潮系列活动,持续擦亮“蛤蜊•潮”红岛蛤蜊节、“流亭非遗潮”“惜游记•葡萄潮”等乡村振兴文旅品牌,持续用文化赋能旅游发展,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大力宣推“山海河湾城”文旅资源,营造了潮生活、夜城阳的城市氛围。

农业产业强龙头。深入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已创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顺利召开第二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城阳区利和味道被中国饭店协会评为预制菜产学研基地。2022年,兽药生产企业完成产值21.69亿元,占全市84%。规上畜牧机械制造企业完成产值约20.44亿元,约占全市40%以上。易邦生物位列全球禽用疫苗企业排名前三强,青岛蔚蓝生物制品在全国工业生物技术企业中位列第一。

农品品牌多元化。以农产品品质提升为着力点,高度重视农产品“三品一标”、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品牌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山色峪樱桃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少山红杏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佳垦草莓等无公害农产品18个。“洞藏雪菇”等3个产品被评为“青岛最受欢迎乡村伴手礼”。惜福镇街道棉花村、傅家埠社区、上马街道东程社区被评为山东省乡土产业名品村。

人才振兴在行动,乡村人才队伍更加壮大

聚焦乡村人才集聚。打造“以赛引才”品牌,先后举办4届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2届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涉农人才集聚。搭建人才集聚平台,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与青岛农业大学合力打造了青岛国际农业生命智慧谷,新建涉农类人才、科技平台20余家,为高层次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形成集聚人才的强大磁场。推动人才流向基层,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乡医“区管街聘村用”等政策,下派医疗专家40人、培训基层人员800人次;实施千名大学生就业城阳“飞扬计划”,吸引870名大学生服务基层;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累计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7490个,其中乡村岗位6050个。

聚焦乡村人才培育。推进涉农人才选拔推荐工作,选拔乡村之星、拔尖人才等农业类高层次人才40余人,选树乡村好青年560余名。开展农业人才培育工作,培训高素质农民72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500余人次、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15人、农村转移劳动力4.9万余人。

聚焦乡村人才环境优化。完善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制定《城阳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构建起了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框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城阳人才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措施,将乡村之星、社区工作者等农业人才,以及省级专家服务基地、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等涉农人才平台纳入扶持范围。做好优秀典型选树工作,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工人李启士作为优秀农民工代表在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文化振兴在行动,文明乡风更加彰显

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孝儿女、美家庭等“四个100”先进典型。大力弘扬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高尚品德,2022年,获评中国好人1人、山东好人6人,市级以上道德模范获评数量连续五年全市第一。

深化拓展文明实践。扎实开展“五为”志愿服务,创新开发志愿服务“一键呼叫”系统,在39个社区推广,受益17000余人,相关经验做法是青岛市唯一入选中央文明办的创新案例。依托全国首个文明实践积分平台和志愿服务“网约”模式,实现志愿服务供需及时、精准、有效对接,解决群众需求5万余个,志愿服务“点单”网约模式被中央改革办、省委改革办刊发推广。推动“山东手造”全面起势发力,相关典型经验在省委改革办《地方改革案例》刊发,入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十大创新”典型案例。

坚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精心策划举办市民欢乐汇等一批网红节会,先后承办青岛市首届手造节、青岛市首届沉浸式乡村村晚等活动,实现文化惠民活动村村有、周周演,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贯通结合,深入开展“两创”示范社区创建,评选表扬首批“两创”示范社区17个。

生态振兴在行动,乡村环境更加优美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了一大批生态建设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2%,国控以上重点河流断面水体达标率100%,墨水河水质跃升为Ⅳ类、白沙河水质跃升为Ⅲ类,乡村生态宜居环境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首批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区等荣誉。

擦亮农村人居环境底色。建立“周六看环境”工作制度,接续发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春季战役”“大整治、大起底”,围绕各阶段重点任务开展集中攻坚,实现持续整治与阶段性集中整治相结合,持续改善社区环境。2022年以来,已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17000余人次,共治理乱堆乱放67470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6667吨,清理农膜、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4711吨。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提质扩面。目前城阳区共创建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2个、示范村(社区)35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美丽新乡村建设阔步前行。持续推进省、市、区美丽乡村示范村三级联创,实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美丽乡村基本全覆盖,农村社区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城阳区创建了27个省市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亿元。打造出青峰、棉花、山色峪等一大批特色精品旅游社区,棉花村和青峰村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上山色峪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组织振兴在行动,基层治理更加有效

坚持党建引领,把牢乡村振兴“定盘星”。制定《城阳区“抓社区党建 强基层基础”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围绕社区带头人队伍建设、社区党组织分类提升等五大领域,明确22项重点任务,以系统打法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区“示范”社区党组织达到48%,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面建立,“五议一审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等实现全面覆盖,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抓好三支队伍,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支骨干队伍,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头雁矩阵”,出台加强社区书记队伍建设的十项硬核措施20项重点任务,在“选、育、管、用”全链条做好文章。常态化开展社区干部、党员教育培训,评选社区“担当作为好书记”28名,培育社区标杆21个,为每个社区储备3名以上后备力量,在全区树立起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强化资源盘活,探索乡村振兴“致富路”。开展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促社区集体增收,制定社区“沉睡”资源资产盘活方案,积极打造社区“共富公司”,探索开展“共富金融”,进一步拓宽集体增收渠道。2022年,全区社区可支配收入达12.26亿元,收入过千万的社区达30个,各级媒体对城阳区相关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原标题:打造城阳特色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统筹推进五大振兴 展现城阳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