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涌向青岛!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大项目涌向青岛!

各地半年GDP“成绩单”披露在即。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外贸、消费以及投资的表现,将直接决定青岛今年上半年的成绩。

近年来,青岛在固投领域表现持续低迷,固投增速连续三年低于全省大盘,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青岛外贸跑出万亿GDP城市增速第二的衬托下,今年前5月增速仅3.7%的固投,更显暗淡。

可以这样说,青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大项目、好项目。

有些反差的是,大项目、好项目眼下正扎堆涌向青岛。

这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去年底,青岛市公布了2023年重点项目名单。在这份囊括了520个项目的名单中,总投资在百亿以上的产业项目有14个,50-100亿区间内的产业项目有29个,相较2022年分别增加了5个、19个。

简单梳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

7月18日,李沧区与魏桥集团正式签署魏桥新能源汽车管理总部、新能源汽车中央研究院等4个项目的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新高地。

作为山东省排名首位的特大型民营企业,魏桥集团已于今年2月正式控股位于青岛的北京汽车制造厂。

值得关注的是,此番落地李沧区的新能源汽车管理总部项目,以“轻量化、智能化、电动化”为核心竞争力,整车与零部件协同发展,这与今年4月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到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总部基地视察调研时“将在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新产品和产业合作等方面全力支持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发展”表态相契合。

言下之意,魏桥在控股北汽之后,不仅将继续扎根青岛,还将加大在青岛的投资力度,实现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

同样是在7月,央企国药集团旗下多个项目接连在青有了新进展。计划总投资60亿元的国药科技城项目,已于7月11日发布规划建筑方案公示,而与国药科技城紧邻的国药器械区域总部项目也正在建设,一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建国药集团医疗器械研究院青岛分院、国药器械研发产业基地等。

图片来源:青岛海发集团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在北京走访期间,又与国药集团达成新的合作成果——将在西海岸新区落地青岛国药生命港项目。

而在今年5月,城阳区也与储能电池头部企业鹏辉能源签署投资协议,落地总投资约130亿元年产36GWh储能电池项目,该项目既是城阳区首个储能产业项目,也是青岛首个储能产业百亿级项目,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从这些项目所涉及的产业类别来看,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抑或是氢能与储能,均位列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

换言之,这些投资量级达到十亿乃至百亿的项目,正成为支撑这座城市进位争先的重要动力。

但是,客观考虑到眼下各地越来越卷的项目招引局面,甚至于宁波都喊出要“虎口拔牙抢项目”,青岛如果只是一味去追求所谓“大而全”的项目,其实对固投的拉动作用并不会太大。

好在青岛并没有“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竭尽所能,甚至是不计一切地挖掘存量资源,推进增量合作,并佐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这剂猛药,力求拉来更多匹配城市产业体系的项目。

近年来,青岛市党政“一把手”在带队外出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始终有两条清晰的主线:与青岛已经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力求推进项目建设;与契合城市发展主线且有一定合作成果的企业,寻求增量合作空间。

对青岛而言,这两条主线正是突破固投低迷表现的关键所在。

一来,想要让项目招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固投,就要避免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而这就需要项目能够实实在在的落地,并且尽可能早建设、早投产,从而早早带来收益。

二来,寻求增量合作空间,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成本,还能够降低“试错成本”。这一类落地效率高、投产速度快、适配性强的项目,其实才是青岛所需要的大项目、好项目。

当然,以上这两点也都离不开优渥营商环境的护航。

例如世界500强企业丰益国际对青岛的追加投资。

4月17日,益海嘉里(青岛)食品工业园一期开园暨二期开工仪式在胶州市洋河镇举行。

公开资料显示,益海嘉里(青岛)食品工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美元,占地1695亩,分三期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450亿元,实现利税9.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益海嘉里在国内投资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全、创新活力最强、合作平台最广的综合性食品园区。

而在这一系列标签外,益海嘉里食品工业园项目还创造了丰益国际在中国投资项目落地的最快速度。在其背后,则是地方政府部门坚持“企业吹哨、镇街响应、领导挂帅、部门报到”,创新政企“双向挂职”模式,建立联席会议,提速项目建设。

再如前文提到的国药集团与青岛的深化合作。

今年5月30日,青岛高新区官微“青岛高新”在一篇推文中提到:日前,青岛国药科技城项目在青岛高新区报审当日即拿到了该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解决了项目加快落地建设的难题。

显然,这样高效的工作效率,不仅能减少企业的等待时间,同样也会为青岛吸引企业加码布局,赢得不少“印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