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而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对作为创新发展策源地的高新区有了更高的发展期许。
近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印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根据《措施》,山东省将指导高新区重新核定主导产业,开展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经济基础条件好、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县域,布局建设一批省高新区,年内新建省高新区5家以上;支持全省高新区根据发展需求进行调区扩区,积极支持高新区开展跨区域产业合作。
高新区作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山东又该如何下好这步先手棋,让高新成果“落地生金”?
城市心观察第993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各个城市竞相角逐新兴产业赛道的当下,上海、深圳等城市纷纷加快建设核心产业功能区,加快垒起以产业功能区为依托、高新技术为引领的产业“护城河”。
着眼于高新区集聚创新资源,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亦是山东正在推进的方向。本次省科技厅出台的《措施》是山东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在创新产业发展上主动破题,暗合了这一经济大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努力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的迫切需求。
根据《措施》,山东省将指导高新区重新核定主导产业,开展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经济基础条件好、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县域,布局建设一批省高新区,年内新建省高新区5家以上;支持全省高新区根据发展需求进行调区扩区,积极支持高新区开展跨区域产业合作。
多年来,高新区一直是山东省内各大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以占全省1.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13%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集聚了超过五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有效发明专利,建设了全省60%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基于此,山东也以更高立意、更长远眼光谋划探索高新区的发展路径。
深知高新区的“高”和“新”,必须落实到产业发展上。此次《措施》提出,将指导高新区重新核定主导产业,并对高新区规划建设进行了谋划布局。
想了解高新区今年以来产业发展的全貌,医药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济南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实现营业收入2039.8亿元,同比增长33.5%,成为济南快速崛起的产业之一。今年上半年济南医药制造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而济南高新区正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目前落地于济南高新区的生命科学城现有在建项目25个,总投资约300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约2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任务38亿元。此外,高新区推动片区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产研院高科技创新园、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齐鲁制药生物药超大规模制备技术产业化项目等20个重点项目建设。
不仅是济南,青岛高新区同样在生物医药领域深耕多年。
今年4月,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在高新区落地揭牌,同时启动国药科技城项目,计划总投资60亿元,将引进央企国药集团各级业务单元,上下游产业链优质企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医学装备创新成果转化公服平台等,打造国药集团北方业务中心。
青岛高新区也将建成集研发、检验、临床、生产等为一体的产业特色集群,构建龙头带动、技术转化、资智赋能等多环节、多层次的产业生态圈。
此外,青岛高新区已集聚康复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等院所平台,引进阿斯利康、威高、海尔大健康等研发产业化项目150多个,已建、在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研发中心)10个,累计获批二类三类医疗器械证214个。
契合城市产业发展大势,让青岛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青岛高新区通过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加强产业链合作和交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康湾”。
当然,科技创新,根本在于人才。《措施》中也明确要抓好科技人才招引,对在高新区新上项目实际投资过10亿元的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优先推荐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争取全省高新区尽快建成人才引领型高新区。
科企扎堆、创新活跃的背后是人才集聚,济宁高新区聚力打造“济宁科学城”,高水平建设重大创新平台、高能级人才平台,高标准集聚大院大所资源,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打响“才聚蓼河”青年人才招引品牌,全面提升创新辐射带动能力。
今年,济宁高新区计划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招引大院大所6家,引育高企63家以上,招引至少12个高水平科技项目落地。
济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亚栋表示,按照“产业+学科”模式,高新区联合高校合作建设开放式大学科技园,实施领军人才“引育工程”、本硕博人才“集聚工程”、人才服务“暖心工程”,打造高端人才集聚样板区。
人才兴,才能发展强。“人才强区”创造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正在转化成澎湃不竭的“高新”发展优势,让园区的影响力不断释放。
再把目光转向青岛,用好人才“杠杆”,撬动企业发展,是青岛高新区众多企业的共识。
雄厚的科研力量是企业承接项目、向外拓展的基石,而科技研发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人才支撑。
青岛高新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体系,立足重点工作、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着力引进一批青岛高新区发展亟需的各类人才。
根据青岛高新区官微7月19日一则推文显示: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已累计引进院士35名,泰山学者30余名,人才总数突破6万人。
青岛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主管高东表示,青岛高新区将以人才新政出台为契机,发挥国家级留创园、欧美同学会等国字号平台的引领优势,持续把引才、用才、育才、留才作为核心战略,推动成果转化和产才融合,具体是从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特区项目评审、常态化人才招聘,以及人才平台建设等措施去发力,为青岛市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而山东之所以重视打造高新园区,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集约化优质资源的配置,将更多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另一方面其聚集效应能够为接下来项目招引带来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