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国务院批复的这个青岛功能区,上线了!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获国务院批复的这个青岛功能区,上线了!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青岛迈出关键一步。

8月28日,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开关运行,这是山东省首个空港综合保税区。

同日,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基地正式揭牌,就在一个月前,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刚刚跻身“国家物流枢纽”。

国家级枢纽叠加获国务院批复的功能区,青岛能否借势“起飞”?

一般来讲,综合保税区是我国除自贸区之外,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海关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

不同于传统的综合保税区,空港型综合保税区依托航空口岸而建,是集聚保税物流、口岸通关、国际贸易、保税加工、服务贸易等产业业态和综合保税功能的特殊海关监管区。

从上述定义看,空港综保区兼具“综保”与“口岸”双重属性,既有保税政策优势,也有航空口岸开放优势。

此前,青岛陆续获批西海岸、胶州湾、即墨、前湾4个综保区,但都不属于空港型。

缺什么,就要补什么。

2021年8月,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山东首座4F级别的机场,也让青岛看到了空港型综保区获批的希望。

次年2月,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2023年3月20日,通过省级部门预验收;7月6日,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验收,直至此番正式开关运行。

图片

从其他空港型综保区的发展来看,用“寄予厚望”来形容青岛空港综保区,一点也不为过。

上海浦东机场空港综合保税区在全国首先将航空货运功能区纳入综合保税区,实现国际采购、配送、转口贸易及商品展示、加工等增值和产业配套功能服务;成都双流综保区引进全球著名航空维修企业,打造全球航空动力维修最佳城市;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建立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区岛联动”机制,初步建成“保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新高地。

那么,刚刚入局的青岛又该如何脱颖而出?

官方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表述:

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紧邻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货运区和上合国际枢纽港,海陆空铁物流联动优势明显。同时叠加上合示范区等开放平台优势,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航空运输的枢纽站、集散地。

简而言之,青岛空港综保区将在开放型产业和物流两个方向进行布局。

开放型产业,指的应该是与临空经济相关的产业。官方报道中也提到要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航天研发维修、特色冷链等关联产业

特别要提到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领域,我国取得突破性进展,离不开芯片的支持,但这也就牵扯到了技术国产化的问题。

作为尖端产业的航空航天,非常需要集成电路作为其核心,而我国也确实在技术国产化方向攻坚,可以说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集成电路产业同样位列于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此前,青岛在集成电路领域更多还是聚焦智能家电,如能借势空港综保区获批,打开集成电路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将有助于青岛实现集成电路产业的突破发展。

其实,开放型产业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抓手。

图片

8月26日,高密召开临港经济区建设推进大会。会上,高密市委书记王文琦将建设临港经济区视作高密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也是经济建设主阵地。

高密之所以规划临港经济区,就是看到了青岛胶东临空经济区产业溢出的红利。

当然,比起发展开放型产业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青岛空港综保区的开关运行,在物流层面或许能给青岛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开关运行当天,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基地同步揭牌。

一个月前,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标志着青岛成为与深圳、西安比肩的“四型”兼备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仅次于“五型”兼备的重庆。

在全国物流体系中,“国家物流枢纽”实属高级别的存在,而物流又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一个产业。

《2022青岛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青岛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1045.3亿元,在24个GDP过万亿城市中,位列第4,同时,该增加值占当年青岛GDP比重达7.39%,青岛也是GDP万亿俱乐部中唯一占比超过7%的城市。

物流业对青岛经济的支撑性,可见一斑。

可以这样说,空港综保区称得上是国家层面给予青岛的新机遇,是青岛身处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借势“起飞”的好机会,依仗先进城市“前人指路”固然重要,但如何结合自身优势走出一条青岛特色之路,才是青岛更需要去思考的解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