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加压、快速奔跑 青岛民营经济拿高分
青岛
青岛 > 财经 > 正文

自我加压、快速奔跑 青岛民营经济拿高分

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见实效。

自我加压、快速奔跑 青岛民营经济拿高分

事实上,对于青岛而言,“民营经济发展局”并不陌生。

2019年1月17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揭牌成立。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是首个设置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城市。

经过四年的创新探索,立足于实体经济、绿色低碳、新旧动能转换,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大做强,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如今,随着国家发文,对于许多城市来说,民营经济发展局将是一个全新的机构,而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过来人”,其工作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数读青岛,民营经济拿高分

就在中央编办消息发布前,9月1日,第五届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2023)在青岛成功举办。

根据大会发布的《2023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青岛共有能链集团、歌尔微电子、伟东云、少海汇等14家独角兽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五、北方第二。

无论是独角兽企业,还是专精特新数量,都是衡量一座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它们对于发展环境的严苛要求,也凸显出一座城市创新创业的氛围。

今年,青岛新公告52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新认定50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推荐208家企业参加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评审,推荐数量较去年增加72%。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738家、“小巨人”企业151家,截至目前,青岛累计培育雏鹰企业486家、省瞪羚企业227家。

如今,民营经济数据表现已经成为城市实力发展的晴雨表。而在以青岛为代表的“先行先试”城市,民营经济的高占比与超强活力,以及一种敢于创新、冒险的高尚品质,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时,推动中国制造突围跃升。

今年上半年,青岛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14.2万户,占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户数的99.3%。其中,新登记民营企业5.4万户,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户数的98.1%,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较去年同期提升1个位次。截至6月末,青岛实有民营经营主体达206万户,同比增长4.6%,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98.3%。

其中,全市民间投资增长3.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59.9%,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为35.6%;青岛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14.8万人,同比增长0.3%,占全市城镇新吸纳就业的81.3%,成为稳民生的重要支撑。

上半年,青岛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3085.7亿元,同比增长17.7%,高于全市进出口增速8.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14.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8.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71.7%。

多年来,青岛对民营经济的重视程度很快有了回音——作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城市,在2022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青岛市排名首进全国前10。

甘做民企“娘家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今年,经济运行尚处于恢复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民营企业的声音尤为重要,民营企业家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真切感受与政策建议,应成为政策部署的重要参考。

打开天窗说亮话,青岛大胆实践,诚邀企业家入座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会议现场,创新设立局党组会议“民企时间——倾听企业声音、服务企业发展”议题,以无限诚意打造“亲清政商”的沟通环境。

目前,“民企时间”已举办16期活动,共有37名民营企业家参加。青岛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民营经济创意会的形式,从项目论证,到赋能,再到落地,多部门“围着企业转”,倾听民营企业的心声,一站式成全民营企业的创意创新。

今年,青岛举办了“绿色上合 ‘碳’路前行”首场民营经济创意会、2023民营经济创意会城市更新广兴里活动,发布了绿色低碳项目4个、新经济企业项目3个,累计发布创意项目61个,持续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上半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开展了“亲清政商半月谈”活动,并印发了《青岛市“亲清政商半月谈”活动平台运行实施方案》,搭建起市级领导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政企携手直击企业面对的“急难愁盼”。

打开“青岛政策通APP”,这个堪称“政策超市”的平台,汇集超2.5万条政策信息、2.8万注册用户,累计浏览量突破500万次……在青岛,企业的政务环境一贯便捷高效。

随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崂山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20条》等市、区文件的相继出台,政策举措落地生花,硕果丰满。

城阳区制定出台的《关于鼓励企业稳生产开新局的若干措施》等一揽子政策,争取到各类奖补资金1.6亿元,惠及132家企业,莱西市开展的“送政策进镇街(商会、园区)”活动和企业产品供需对接交流会,有效促进了产品“地产地销”。

当经济运行处在快速恢复发展,“融资难”成为大多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的“急难愁盼”。

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率先行动,巧用融资担保、政策性转贷、融资租赁、区域性股权融资等政策工具,不断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强化金融赋能,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随着“金融助实体 益企进园区”“青岛市赛道企业对标提升”“新锐企业家金融俱乐部”等系列融资服务活动的开展,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搭建起多方位政银企对接服务平台,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培育加快企业成长步伐。

今年上半年,纳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统计的18家融资担保机构,实现融资担保额66.8亿元;开展政策性转贷业务3700万元,应急转贷业务15.6亿元;激励融资租赁机构实现融资租赁余额617.5亿元。发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托管、培育、融资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累计达330余亿元。

而梳理近期“青岛民营经济工作”时间表,青岛不满足于现有成绩,正自我加压,快速奔跑——

7月21日,也就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公布后仅两天,青岛第一时间响应并召开“2023年青岛市中小企业服务月工作总结暨‘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推进大会”;

7月31日,青岛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再次重申“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更加注重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鼓励企业敢闯、敢干、敢投”;

8月12日,2023年青岛市民营经济系统半年工作会议召开,全面复盘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旨在“为全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工作再压责任,再强措施,再鼓干劲”……

如此高频次密集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青岛的决心就要以一以贯之的坚定态度、决心和力度,全力支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对于民营经济专属机构管理模式,青岛先行一步。

连续3年蝉联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拥有海洋领域全国唯一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拥有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当创新的城市礼遇创新活力的民营经济,必将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