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这一次青岛再指向沪深!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南下!这一次青岛再指向沪深!

青岛又一次将目光瞄向南方。

据青岛市国资委官微“资通青岛”消息,9月11日至12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孝芝带队赴上海市国资委、深圳市国资委学习考察。

官方报道显示,青岛此次南下是为了“高质量制定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

在此前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青岛三次评估全部获评A级,96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相关报道中也用“实现高质量收官”,对青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行了总结。

在国企改革推进方面,青岛属于“尖子生”。但带着阶段性成果的青岛,此番又选择向南看,到底有何打算?

虽然在此前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表现突出,但相比于已经打出名号的上海国资、深圳国资,青岛的名头还不够响亮,服务城市发展层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透过王孝芝此番南下之行,青岛国资向上海国资、深圳国资取经的内容,已呼之欲出。

在上海市国资委考察时,重点围绕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等青岛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短板进行交流。

上面点出了青岛要向上海学习的三个方面: 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今年3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共有7家国企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200家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在这两项数据方面,上海国资国企分别有1家和3家入选,相较之下,青岛入选数量则分别是0和1。

而对于“世界一流”的界定,国资委官方也有明确的定义:“世界一流企业”指的是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指的是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管理精益、特色明显。

对青岛而言,虽然已经是国资强市,但却缺乏有代表性的头部企业。

这一点,正是青岛要向上海学习的地方。

截至2022年底,上海地方国资总额高达27.6万亿元,是绝对的地方国资第一城。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在上海地方国资中,走出了6家世界500强、16家中国500强。

而这些企业之所以能成长为头部企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能够与城市“共成长”。

在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背景下,以上汽集团、上港集团为代表的市属国企不断加快市场化转型和开放性重组,并通过更加积极地集聚配置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服务城市发展大局。

在此过程中,企业自身的发展能级也得到了提升。

也就是说, 国企想要做强做大,不仅需要自身敢于走出舒适圈,同样也要与城市发展大局主动接轨。

再者,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这两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还是回到“世界一流”名单,不论是“世界一流企业”还是“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一个共同点是都对创新有明确的要求。

作为青岛唯一入选名单的企业,海湾化学在今年年初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其中在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1-6月,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0.36%、0.56%、0.24%、0.29%。

显然,研发投入占比过低并非海湾化学一家的问题,而是大多数青岛国企的通病。

早在2017年,上海国际集团便牵头发起了上海科创基金,这是全国第一家以“科创中心”国家战略命名的市场化母基金,其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使命,目标规模300亿元,目前管理规模超过120亿元。

目前,在上海科创基金投资的企业中,已上市企业达到103家,其中科创板61家,已过会及已受理企业近100家。

而在上海国资基金的投资领域中,半导体是一大重点。华虹、中芯国际等半导体领域的龙头企业,都曾获得上海国资的鼎力支持。

正是彼时上海国资的雪中送炭,为这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后续他们也助力上海跻身半导体第一城。

其实眼下,青岛国资平台也在全力发展新兴产业,例如青岛城投就聚焦于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等,在奇瑞青岛基地、青岛芯恩等重量级项目背后,都能看到青岛城投的影子。

当然,青岛的新兴产业尚未像上海一样,形成发展高地,这就更需要国资国企发挥自身的资本优势,在青岛“押注”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展现更大的作为。

说完上海,再来看深圳。

在深圳国资委调研时,重点围绕服务城市发展、科技创新、国资监管等具有深圳特色的工作进行交流。

作为地方国资“买买买”的代表,近年来深圳国资在资本市场上斩获颇丰。前有深圳地铁入主万科,后有深圳国资接盘苏宁易购、荣耀。

而与资本市场上大手笔频出相对应的,则是国资国企规模的高速增长。

建区40周年之际,深圳曾发布了一份40周年的国资成绩单: 40年,深圳国有经济以年均28.7%的速度,实现了总资产增长2.46万倍。

而得益于在资本市场上收购的顺风顺水,深圳国资自身规模不断壮大,也有了更多的“余钱”,得以投向菜篮子、米袋子等民生行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巴士、地铁、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公共交通系统,创新企业集聚的各大产业园区。

对于眼下正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青岛而言,如何让国资更深入地介入其中,相信深圳的做法,可以给青岛有所启发。

最后再回到青岛本身。

8月16日和21日,青岛先后举行了两场“市直企业擂台”,青啤集团、澳柯玛集团、城投集团等27家市直企业“一把手”先后上台打擂。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

在第一场擂台赛中,青岛市委、市政府、市人大“一把手”悉数到场,突显了对于国资国企的重视。

厚望之下,是国资国企切实支撑起了青岛经济发展的脊梁。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属企业资产总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8.0%;营业收入3350.78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利润197.14亿元,同比增长7.5%。

成绩不错,但肯定还有提升的空间。

或许,此次南下沪深之行,能为青岛国资下一步发力,带来些许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