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省发改委就社会关注的《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给出了官方解读,“同城化”成为屡被提及的关键词。
“加快推进青潍日同城化”“以推进青岛与周边县域同城化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紧扣同城化发展核心要义,强化专业分工协作”……在《规划》指引下,青岛都市圈将提速“同城化” 。
同城化,是都市圈最重要的内生动力,也是最美好的愿景。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表示,“是不是一个都市圈,关键就看能不能实现同城化。”
青岛都市圈以青岛市为中心,主要包括青岛市全域,潍坊市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东港区,烟台市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1558万人。
同城化,有很多指标和表征,最为直观的就是居民的通勤时间。只有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才能为都市圈资源高效配置搭建起基础网络。
《规划》提出,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打造青岛都市圈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圈,打通城际“断头路”,打造公交“一小时通勤圈”。
例如在轨道交通方面,规划建设一批干线铁路项目,包括潍坊—烟台高铁、莱西—荣成高铁、天津—潍坊、潍坊—宿迁及青岛西至京沪辅助通道联络线等。并构建由多种运输方式组成、可无缝换乘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在青岛既有地铁线路中,8号线延伸高密市已初步规划,11号线预留延伸至海阳市的条件,13号线直连日照正在推进,规划中的17号线,未来则有望延伸至莱阳。
诸城虽无地铁通达,但融合大道工程正在紧密建设中,向东通过跨海大桥连接青岛主城区,助推青潍空间联动。
另一方面,都市圈同城化也要做到差异化特点,形成多元化的分工协作,实现“1+1>2”的资源效率最大化。
推动毗邻区域深化合作创新,打造同城化发展若干支撑点。 这也成为推动青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突破口。
目前,莱阳要与莱西打造一体化发展先行区,高密与胶州建设临空临港协作区,莱州与平度、昌邑建设绿色化工联动区,海阳、莱阳则牵手即墨,发展海阳产业联动区。
规划也给青岛都市圈的同城化设定了一个“小目标”:实现青潍日同城化。
先看青岛和潍坊。以青潍重要联动县市高密为例,积极承接青岛胶东机场溢出效应。8月初,胶州与高密连续签订两份协议——青潍现代物流领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青潍空港经济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
根据规划,胶州与高密将以大杨路与康成大街作为“两大联动轴”,打造优势互补、协同互动的东西产业延绵带。聚焦胶州机械装备、电子制造与高密精密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加强产业协同协作,构建跨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链。
再看青岛和日照。东港区是日照市主城区,也是日照经济最强的区域,人口超过百万,境内日照港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6位,“海陆空铁”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密集,去年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对外开放强县”,与青岛董家口优势相近。
董家口与东港区的联动发展,加快港产城一体化,集聚提升临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宜业宜居现代化新港城。
同 城化中,要素市场一体化是最关键的,也是同城化的实现基础。
根据规划,青岛都市圈要健全统一规范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都市圈技术交易市场联盟,推进区域异地存储、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加快政府间金融资源信息共享,推动空间地理信息、企业法人、经济运行、公共服务等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都市圈“同城化”的目的是给居民带来美好生活。《规划》中提出实施都市圈同城便捷生活行动。
其中提到了许多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目标:推动建立区域和跨区域教育集团;推动病历和医学检验检查结果跨地区、跨机构互通互认;探索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深化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互认互贷等。
与此同时,全面放开放宽青岛中心城区落户条件,全面取消大中小城市落户限制,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推进都市圈内居民户籍迁移便利化。
未来,圈内成员将进一步享受来自民生领域的更能直观感受的更多利好。
形融易得,神融难求。青岛都市圈要实现更深层次同城化,无论是“一小时通勤圈”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分工协调,亦或是公共服务资源共享,都需要青岛这个核心拿出更大的行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