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国家队”,青岛终于等到了!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跻身“国家队”,青岛终于等到了!

青岛都市圈的“国家队”身份,终于获得官方确认。

10月23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中国城市报》专题解读青岛都市圈,内文明确提及这是山东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

关于青岛都市圈到底是省级还是国家级的讨论,就此可以画上句号。

跻身“国家队”,到底对青岛什么影响?当然,如何带好队也变得更为关键。

凰探第1177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在青岛之前,已先后有南京、福州、杭州、沈阳等9个都市圈通过官宣或自宣的方式被明确为国家级。

对青岛而言,跻身国家级都市圈,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因为国家级都市圈处于目前都市圈中的“最高级”,级别相当于城市中的“国家中心城市”。

虽然近年来各省内部都画了不少“圈”,但获得国家认证的还是凤毛麟角。

例如山东,除了青岛都市圈外,还有济南都市圈、东滨都市区、烟威都市区、临日都市区、济枣菏都市区等。

更重要的是,国家级都市圈,自然会在资源配置、政策倾斜等方面拥有优先权。

当然,国家级都市圈不只是一个名号,还意味着中心城市的“势力范围”得到国家认可。

换言之,一个都市圈是否有资格跻身“国家队”的关键,就取决于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

从这一结论倒推,青岛是否能够达到要求?

相较此前9个国家级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是目前唯一一个非省会国家级都市圈。

虽然青岛不是省会,但在城市行政级别上,青岛是计划单列市,且与省会济南同为副省级城市,与其他国家级都市圈相比,并不落下风。

同时,青岛在山东此前划定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及胶东经济圈中,都是扮演中心城市的角色。

以青岛为核心的胶东经济圈,也是山东三大经济圈中,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开放能级最高的一个。

日前,山东省发改委在解读《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时,也专门介绍了青岛都市圈和胶东经济圈的关系,其中提到:

在范围和能级上,经济圈>都市圈。

都市圈对内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对外辐射带动经济圈,是串联中心城市和经济圈的枢纽环节。

这预示青岛的“势力范围”在胶东经济圈的实战中就已划定。

诚然,青岛已经具备成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先决条件,但决定青岛都市圈上限的,却并不只是青岛自身的实力。

还要看青岛都市圈的互联互通互融程度。 这一点,其实在青岛都市圈的规划中有所体现: 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

互联互通互融,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要实现同城化。

如果说互联互通尚可以通过完善交通、动用行政手段等方式来实现,那么想要互融,就不只是喊个口号或签个协议那么简单。

毕竟,这是要用真心来换真心的。

尤其当诸城、高密等地已经释放出要全面融青、积极对接的信号后,青岛应该给予怎样的回应?除产业对接外,青岛又能否通过资源与政策的互通,让这些圈内区县市以及辖区居民真正感受到青岛都市圈带来的利好?

另一方面,青岛将诸城、高密、东港、莱阳、莱州、海阳纳入都市圈范畴,想必也是经过一番考量,这些圈内成员如何在青岛都市圈后续发展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对于青岛以及整个都市圈来说,同样重要。

实现互融乃至互荣,才是青岛都市圈的意义所在。

最后还想说一点,在青岛都市圈范围正式划定之后,外界就有不少声音为最终落选的日照五莲县感到惋惜。

的确,在青岛都市圈的空间布局图中,因为五莲县未能划入,导致青岛都市圈出现了一个大缺口。

虽然短期之内无法入圈,但从其他国家级都市圈的应对举措来看,青岛不妨借鉴杭州的做法,先将五莲纳为“观察员”,待时机成熟再寻求其加入的可能。

这样的好处是, 观察员可以观察其所参与的都市圈,以决定是否加入;都市圈成员也可以综合评估观察员,以决定是否同意其加入。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曾刚也认为,这是立足发展阶段,科学有序推动都市圈建设的行动。

毕竟,构建都市圈本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总而言之,既然青岛都市圈终于等到国家层面的认可,还是希望青岛最终能不负众望,肩负起中心城市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