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重要人事调整释放的明确信号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高新区重要人事调整释放的明确信号

志在冲击全国前十的青岛高新区,迎来重要人事调整。

据青岛高新区官微消息:10月25日至26日,青岛高新区举行工委主题教育读书班(第三专题)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青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常务副主任,城阳区委副书记卢阳主持学习并讲话。

上述消息表明,此前担任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的卢阳,已出任青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常务副主任,城阳区委副书记。

此前担任青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常务副主任,城阳区委副书记的李天传,则已重回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出任局长一职。

卢阳此前在青岛市工信局任职多年。在担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期间,他分管市场配置促进处(产业政策处)、软件与信息服务处、工业互联网处、大数据产业处和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心。

此番卢阳从市工信局副局长任上调任高新区,或与此前发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有关。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涉及大量关于科技和金融层面的改革。

其中,在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部分提到要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并明确“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对此,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表示,此次改革对于国家高新区体系无疑是一次重大改革——从1988年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开始,其发展就与中国科技主管部门息息相关。

同时,他也提到高新区相关职能的调整可能会带来的三个方面变化:

第一,组织和职能影响。有关高新区管理、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处等相关处室,可能将整体划转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司有关省级高新区升级的管理职能,可能也将整体划转到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二,功能和角色影响。过去按部就班推进的常规性、固定化工作,包括火炬统计、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区评价、孵化器、技术市场等职能将会继续推进。近期推动的未来产业创新试验区的改革、省级高新区升级的标准和流程、与产业创新有关的工作等,就需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现有工作重新整合。当然,随着深入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特别是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前瞻性领导,这些功能和角色都将不断优化和调整。

第三,发展和目标影响。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下的国家高新区、国家自创区、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目标更加清晰,进一步理顺了过去科学技术部强调科技创新与地方强调经济发展的职能,有利于加快以产业为核心与科技、教育、人才、土地、规划等要素的深入融合,有利于在双循环格局下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的自立自强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而根据中国机构编制网10月12日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相关通知,调整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职责机构编制,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职责等事项。

其中提到,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从这个角度看,此番青岛高新区的重要人事调整,是对国家层面机构调整的及时响应。

而在高新区建设职能划入市工信局的重要节点上,迎来一位在工信领域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也有助于青岛高新区实现更加平稳的过渡。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卢阳已多次带队到青岛高新区走访调研相关企业。

6月14日,卢阳一行到弯弓信息进行软件产业调研,期间他表示市、区政府会持续推进优化新的软件产业扶持政策,切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帮助企业创造更多与其他行业、高校交流和延伸的机会,为企业更好的发展保驾护航,与企业共同推动青岛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次月,卢阳又带队到斯坦德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走访调研。公开报道显示,卢阳此行是“为加快培育青岛市制造业优质企业,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青岛高新区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高地,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实体立区、产业强区”,扎实发展实体经济、 做大主导产业。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青岛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13位,两年累计提升7个位次。

今年,青岛高新区迎来多个大项目的落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就是阿斯利康。

在此前总投资4.5亿美元的基础上,阿斯利康又对位于高新区的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计划再增加2.5亿美元投资,进一步在山东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链。

聚焦主责主业同时,青岛高新区还持续升级教育、交通、商服等功能配套,加快打造宜创宜业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例如正处于去筹建校关键时期的康复大学,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就位于青岛高新区。

事实上,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底子并不差,其也曾在国家高新区排名中跻身过前十位,且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履新青岛高新区后,卢阳也在读书班总结会上强调,要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不断强化“1+2+1”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创新资源、做大主导产业,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同时,他也表示,要把专业园区建设作为战略性工作,加快产业的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锚定“国考”“省考”双进位的目标,全力冲刺四季度,确保今年工作圆满收官。

在青岛高新区提出“奋战五年、重回前十”目标之下,期待这次关键人事调整后,带来的新思路、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