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三季度区市大比拼:这三面红旗给了谁?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三季度区市大比拼:这三面红旗给了谁?

相较于GDP衡量的是自年初以来累计的成绩,“摘星夺旗”考核关注的是每个季度的具体情况,更能体现区市发展现状。

11月6日,青岛市委组织部官方微信“岛城先锋”发布了2023年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及重点工作“摘星夺旗”考核结果。

结果虽然有惊喜,但也悬念无多。两面“真抓实干、勇当排头”红旗依然被黄岛区和胶州市包揽,7次季度考核,这两个区市从未让这面红旗旁落,而市北区则拿下了“加压奋进、进位赶超”红旗。

说来也巧,此次夺得红旗的三个区市,刚好代表了主城区、西海岸以及北部区域。夺旗背后,青岛环湾发展的态势愈发明显。

黄岛、胶州

连续七次包揽红旗

从整体排名看,这次“摘星夺旗”考核的变动并没有之前那么大。

前进4个位次的市北区和下降2个位次的城阳区,是本次区市排名中位次变动最大的两个区市。

前两名依然是黄岛区与胶州市,一个是经济总量第一,一个是GDP增速第一。

虽然“摘星夺旗”考核会综合多方因素,但经济发展硬实力还是决定排名的关键所在。

先来看西海岸新区,在四个单项板块中,项目签约落地和城市更新建设两个板块全部拿下“10星”,经济运行和优化营商环境两个板块则都拿下“9星”。

日前,在西海岸新区官方发布的一则报道中,列出了新区招商引资的成绩单:

截至目前,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等专业园区累计签约落户项目116个,总投资3616.3亿元;青岛影视基地新引进影视企业120家,加快推进藏马山影视城等23个重点项目。

从中可以看到新区招引项目的思路:一来,瞄准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文化等定向招引;二来,放大产业园区的资源集散优势,用新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将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作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战场’”。

事实上,新区在城市更新建设板块能够拿下“10星”,也与注重产业园区建设有关。

上文提到的新型显示产业园,其前身是王台老工业区,在落地京东方这样的“龙头”项目后,促进了相关产业上下游项目的集聚。

公开报道显示,待京东方项目达产后,月均产量将达到1000万片,新增就业岗位约1.5万个,年产值超100亿元。

换言之,新区通过产业园区建设,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更换来了切切实实的产出。

当然,对新区而言,自今年年中以来,已连续两次GDP增速未能跑赢全市大盘。

作为青岛的“门面”,跑得慢了也是退。

再来看胶州,今年前三季度,胶州实现7.2%的GDP增速,排名十区市第一。同时,其经济总量也再度反超市南区,来到全市第二。

此次考核中,胶州市在经济运行和优化营商环境两个单项中夺魁,而在项目签约落地和城市更新建设这两个单项板块中,也均位居三甲,彰显自身发展的全面性与稳定性。

10月31日,胶州市统计局官方发布了今年前三季经济运行情况,其中在工业生产方面,胶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3%,比青岛市大盘高了8.6个百分点。

深究胶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狂飙”的原因,离不开工业转型升级。今年前三季,胶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11.3%和27.5%,成为拉动规上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胶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超过800家,也是北方地区唯一一个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家的县域。

而同样夺魁的优化营商环境板块,胶州同样不乏实绩。今年前三季,胶州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8亿元,增长5.1%,较上年同期加快11.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占比73.5%。

要知道,税收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占比,往往反映出一个地方的经济活跃程度与营商环境。

占比越高,经济发展越活跃,就证明营商环境越优渥。

与之相呼应的是,今年8月11日,胶州市举行“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第一批)”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最新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

会上提到,胶州通过推出施工许可办理、环评审批流程、审批服务质效、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等4项措施,可实现企业开工提前30天,项目建设提速60%以上,工程建设项目验收时间减少18个工作日以上,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20%以内,为投标企业减少年资金占用6亿元。

事实上,不论西海岸新区还是胶州市,在稳定夺旗的背后,固然与国家战略的加持密不可分,但一个区市的发展如果只是“靠天吃饭”,并非长久之计。

显然,西海岸新区与胶州也都深知这一点。

市北进位

主城区真的起势了

此次“摘星夺旗”考核,除西海岸新区与胶州市这两个堪称“最稳定”的区市之外,市北区因为进步位次超过两个,拿下了“加压奋进、进位赶超”红旗。

今年前三季度,市北区GDP同比增速达到6.3%,跑赢全市大盘。在高增速背后,市北区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

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也达到12.4%。值得一提的是,市北区固投不仅有速度,还有质量。前三季度,市北区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达到16.4%,增长态势良好。

今年是市北区标定的“项目落地提质年”,10月,市北区区长刘新学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市北区的项目落地情况:全区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29个,是去年全年总量的1.3倍,新认定市级总部企业12家,占全市认定总量的六分之一。

围绕项目,市北区不仅引得来,还落得下,这是推动其固投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

不同于市北区的“异军突起”,崂山区的表现颇为稳健。除第一次考核排名全市第四外,其他六次考核均跻身三甲。

尤其是在绝对总量不及西海岸新区、胶州市以及即墨区的背景下,崂山区能始终排名前三,其发展的高质量可见一斑。

在此次考核中,崂山区在四个单项板块中,经济运行以及城市更新建设均排名全市前三。

特别要提的是城市更新建设,在今年9月崂山区召开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阶段性总结暨张村河片区规划建设动员部署会议上,区委书记张元升提到城市更新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崂山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开拓创新,加压奋进,推动村改“三年任务、16个月完成”。

同时,会上也提到,下步要推动张村河片区重心由大拆迁转向高水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上来,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统筹推进,加快打造现代化品质新城,为全市重点片区开发蹚出新路、作出样板。

而眼下,《青岛市崂山区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评定结果公告》正式发布,前三名也已揭晓,标志着距离张村河片区的最终城市设计方案出炉已为期不远。

成绩背后,崂山区也有与之相匹配的速度。

奋进的市北与稳定的崂山,构成了主城区发展的底座,加之在经济发展方面持续交出亮眼表现的李沧和经济总量守住全市前三甲的市南,主城区的发展已全面起势。

区市大比拼的背面

一季度一次的“摘星夺旗”考核,不仅是对区市主政者的定期考核,更是为外界直观了解青岛发展现状,打开了一扇窗口。

此次考核中,夺下红旗的黄岛区、胶州市以及市北区,正好落位于青岛市党代会报告中所擘画的西海岸新区、北部区域以及东部区域三大区域之中。

在青岛明确要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背景下,此番这三个区市摘得红旗,颇有聚湾强心的意味。

尤其是在黄岛区以及胶州市持续表现强势的背景下,作为主城区代表的市北区突出重围,无疑也从经济发展层面上,补上了环湾发展的一块重要拼图。

而在上述三个区市之外,位于胶州湾底的城阳虽然下降两位,在全市总排名仅位列第7,但其发展后劲不可小觑。

4个单项板块中,城阳区除经济运行板块表现稍弱外,其余三个板块悉数跻身前五,项目签约落地更是高居全市第三位。

城阳区经济运行表现较落后,有历史遗留原因,但好在城阳正积极寻找对策。

尤其是在产业布局上,城阳区正逐渐走出对于轨道交通产业的路径依赖,在储能、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领域加速布局。

对此,城阳区区长殷连刚也提到,投资130亿元的物元半导体、投资126亿元的鹏辉能源、投资230亿元的中电科产业园、投资52亿元的和而泰等一批“三高”项目相继落地,全区实体经济结构正在由轨道交通“一枝独秀”向储能、半导体和轨道交通齐头并进的“三驾马车”迈进。

而在谈及接下来的发展计划时,殷连刚也表示将提速物元、鹏辉、中电科等百亿级大项目建设,加快哈工大成果转化项目、阿斯图中方总部、西电青岛研究院、浪潮5G总部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年内引进50亿元大项目7个以上。

一旦城阳区储备的这些新兴产业领域百亿级大项目最终“得偿所愿”,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