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常见海鱼大全,你都吃过吗?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常见海鱼大全,你都吃过吗?

青岛常见海鱼大全,你都吃过吗?

斑鳐,俗名为老板鱼,肩区两侧各具一椭圆形斑块。这种鱼肉多无刺,它的肉质鲜嫩氨味淡,彻底烧透则全身可食用,也可以腌制加工成鱼干。

太平洋鲱,俗名为青鱼。因为在它新鲜时背部黑青色鳞片反绿色光,所以称为青鱼。青鱼的肉味鲜美,可供鲜食或制罐。但现在因气候变化等原因,“黄海鲱”已经没了,成为老一辈青岛人的舌尖记忆。

斑鰶,俗名为古眼鱼、赤眼。这种鱼有许多特点,它的鳃盖后上方有一大绿斑、背鳍最后一鳍条延长为丝状。而当它不新鲜时鱼眼为赤红色,因此得名赤眼。

鳓,俗名为白鳞鱼、鲞鱼。有着具锯齿状棱鳞,身体两侧显银白色,由此得名白鳞。青岛人向有“来时鲳,别时鲞”的传统。意思是客人来时用鲳鱼接风,而客人走时,暖融融的一条白鳞鱼就上桌了。

日本鳀,俗名为离水烂、鲅鱼食。因离水后极易腐烂,得名离水烂;而且经常作为鲅鱼的主要饵料,又得名鲅鱼食。通常干制为鱼干,或者加工为鱼粉作为鱼类养殖的饲料。

黄鲫,俗名为黄尖子。此鱼颜色发黄,鱼体瘦削,鱼肉不多但是鱼刺不少。为避免食用时吐刺的麻烦,油煎或油炸是最常见的吃法。它的油脂含量高,在油炸后特别酥脆,口味鲜香。

星康吉鳗,俗名为鳗鳞。其形状与蛇相类似,特点就是背鳍与侧线之间有白色斑点。鳗鳞的肉质紧实,油性较大,据说因为它是在海里吃鱼的鱼。

海鳗,俗名为即勾鱼。它的长相与鳗鳞类似,都像一条蛇一样,即使很多青岛人时常也分不清楚。但是两种却截然不同,即勾鱼十分彪悍,被捕上岸之后仍凶相毕露,伺机袭人。

大头鳕,俗名为大头腥。它外形最大的特点就是头大,具有三背鳍,两臀鳍。而且因为这个鱼保鲜难度大,不新鲜后很容易产生腥味。近些年来,国外的鳕鱼进入国内,一般都是西餐的吃法;而青岛人吃这种鱼,一般都是传统的红烧或清蒸。

梭鱼,也有人称为鮻鱼。在青岛,梭鱼的美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丢了车和牛,不丢梭鱼头;宁舍姑娘腿,不舍梭鱼嘴“,这句谚语足以证明青岛人对其的喜爱。另外还有一种“开凌梭”,是指立春后,梭鱼会在冰雪初融的时候游回温暖的近海岸,这时候的梭鱼还没怎么进食,肚子里杂物少,毫无泥腥味,素有“食用开凌梭,鲜的没法说。”的谚语。

鲻鱼,是梭鱼的亲戚,与梭鱼的长相很像。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梭鱼的眼睛中有一块红色,鲻鱼的眼睛则泛白,梭鱼头尖,鲻鱼的头则更为扁平。

中国花鲈,俗称为鲈鱼、寨花。因为其体侧背鳍上散布有黑色斑点,故得名寨花。值得一提的是,鲈鱼一直是青岛钓鱼客的目标。因为其个头大,拉力大,味道也美,有一定的挑战难度,让人钓上来后有满满的成就感。

少鳞鱚,俗名为沙丁鱼。栖息于沿岸沙质环境,一旦受到惊吓,喜钻进沙中,由此得名沙丁。这种鱼在海中成群结队并肩而游,因此在捕获时也往往一起上岸。青岛人一般都采用油炸的吃法。

黄姑鱼,俗名为黄姑子。体背侧灰黄色,下半部银白带黄色,尾鳍也成灰黄色。

白姑鱼,俗名为白姑子。体背侧灰褐色,腹部银白色。黄姑和白姑都是味道鲜美的鱼种,适合清蒸油泼等烹饪方法。

黑棘鲷,俗称黑加吉,体背部灰黑色。鱼头占整个鱼身接近三成,“加吉头,鲅鱼尾,刀鱼肚子唇唇嘴”,这句俗语就足够说明加吉鱼的头里“有货”。

除此之外还有真鲷,俗称红加吉体,呈淡红褐色,有着肉多刺少的特质,是一种名贵的鱼类。即使是简单的清蒸也十分鲜美。

松鲷,俗名为唇唇鱼。体灰褐色或灰黑色,背侧色较深,腹侧色淡。因为其鱼唇位置尤为鲜美,故得名唇唇鱼。

矛尾复虾虎鱼,俗名为逛鱼。也表明这种鱼在海里很“痴傻”,经常海岸边来回逛游,极其容易上钩。逛鱼的生长速度快,但是寿命很短只有一年。民间故事就讲:由于逛鱼的长得快,很自大,自夸道:“逛鱼一年长一尺,十年长一丈,三十年赛过老龙王”。后来龙王听到了这首诗,非常不满,于是就施展神通,让逛鱼当年生、当年死,寿命不过一年而已,也就失去了“赛过老龙王”的机会了。

日本带鱼,俗称刀鱼。其表皮呈现银色,并且显得锃光瓦亮,好似一把真刀,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含量的DHA、EPA,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鱼类。

蓝点马鲛,俗称鲅鱼。肉坚实味鲜美,是青岛名片级的代表性鱼类,青岛的崂山区每年的春天渔讯前后,都有一个青岛鲅鱼节。所谓“鲅鱼跳,丈人笑”,意思是当女婿的此时要给丈人送鲅鱼。青岛人最有名的就是鲅鱼水饺、红烧鲅鱼等。

北鲳,俗称为鲳鱼。其在青岛也被称为“镜鱼”,是指鲳鱼的圆形的形状,颇似半个多世纪以大家使用的家用镜子;另外鱼身呈鲜亮色,颇耀人眼目,也与镜子相似。

许氏平鲉,俗称为黑头。新鲜的黑头鱼最适合清蒸,鱼肉甜香而且有韧劲儿。吃剩了的鱼头不可扔掉,回锅后制作酸辣汤,那味道也是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