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专家:青岛需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北大专家:青岛需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这两天,北大一位专家的表态,刷屏了不少青岛人的朋友圈。

12月12日,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李国平在出席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3冬季论坛时表示,国家中心城市格局目前不是特别合理,原先的东西差距问题现在逐渐变成南北差距问题。为此,他提出山东半岛尤其青岛也可能作为中心城市来考虑,还有东北沈阳,西北的乌鲁木齐。

考虑到李国平此前曾就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规划建言献策,且不少都成为现实。因此,其此番表态,也让青岛成为“国中”一事再被外界关注。

不过,相较于近年来外界热火朝天的讨论,青岛却始终比较低调……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并非李国平首次支持青岛成为“国中”。

北大专家:青岛需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2020年8月29日,他在参加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论坛时,就曾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需要青岛加速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为主题进行分享。

而时隔三年多之后再次力挺青岛成为“国中”,不仅语境不同,青岛自身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

相较于三年前是站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层面来探讨,此番李国平是出于缩小南北发展差距的考量,探讨青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可行性。

区别于三年前用的前缀是“加速”,这一次李国平的表述是“优先”。

比起“加速”,“优先”程度更深,也更能反映当下情势的迫切。

正如他在演讲中所说的:

国家中心城市格局目前不是特别合理的。这个过程中,哪些城市应该优先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还有山东半岛,原来叫东快西慢,东西差距问题,现在逐渐变成南北差距的问题,北方经济和南方落差非常大。这个过程中,山东半岛尤其青岛也可能作为中心城市来考虑,还有东北沈阳,西北的乌鲁木齐。

那么,学者的观点到底有多大可行性,青岛到底有没有戏?

这一问题肯定要结合当下发展形势综合研判。

今年前三季度,GDP前十名城市中仅有北京一座来自北方的城市。即便放宽到前二十名以及24座GDP万亿城市中,北方也只有5座及6座城市入围。

虽说GDP只是观察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方面,但透过这项指标还是能够反映出南北经济分野的现状。

而此番专门“点名”青岛,可能是因为青岛背靠经济大省山东,在协调南北经济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国家层面给予山东的定位是“促进南北联动、东西陆海统筹,联通东北亚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

因此,如果出于平衡南北经济发展的考量来推荐一座城市成为“国中”,从山东省的城市中“提拔”一个,无疑更加适合。

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强龙头”,青岛经济总量常年排名全省第一,前不久青岛都市圈又成功跻身国家级,包括经略海洋、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加持,也让青岛具备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先决条件。

同时,青岛对人口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

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034.21万人,相较2021年底,增加了8.54万人,这样的增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可以排到第七名。

经济数据的增长与人口的持续攀升,为青岛成为“国中”增添了不少底气。

不过,青岛的“硬伤”也很明显。地理位置偏东决定了其不会像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这些官方认证的“国中”一样,有那么广的辐射区域以及便捷的交通通达度。

即便在眼下的9座国家中心城市中,上海与青岛的地理位置类似,但上海的经济实力以及发展腹地,都是眼下的青岛所无法比拟的。

虽然客观条件无法改变,但青岛也在努力地补齐短板。

面对身处高铁“末梢”的现状,青岛在有针对性地布局。

向西,济郑高铁已于12月8日全线通车,青岛深入中西部将更加便捷;北上南下,潍宿高铁(含至青岛连接线)也将于年内正式开建。

对青岛而言,这些极具针对性的补短板举措,将进一步拓展青岛的发展腹地,并增加青岛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当然,还是要重申一点,即便笔头上分析得再完美,与现实仍有比较大的差距。

自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国家中心城市密集扩容以来,已经过去5年时间,在此期间,9座城市的规模再没有变化。

目前国家层面也没有“松口”的迹象,且专家的表态更多也只是“一家之言”,不能代表国家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即便外界对“国中”的讨论再热烈,青岛始终都是一种“低调”的态度。

这样的态度证明:对于这一话题,青岛并不想把“国中”当做唯一目标去争取。

毕竟城市发展,还是要看淡虚名、多谋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