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青岛支撑点明确!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2024,青岛支撑点明确!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1月29日,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长赵豪志在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了2024年GDP增速目标。

刚刚闭幕的山东省“两会”提出,山东2024年GDP增速目标为5%以上。而青岛此番拉高目标,既是身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强龙头”,要“打头阵、当先锋”的使命所在,也是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青岛必须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压力使然。

在期待与重压下,青岛冲击5.5%GDP增速的支撑点,已然在报告中明确。

相较于去年同期被宁波甩远、被无锡追至不足百亿的境遇,2023年奋起直追的青岛不仅凭借增速与增量的双超越,拉近与宁波的距离,还将领先无锡的优势扩大至300亿元以上。

虽然青岛经济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城市排位的压力仍然存在。要知道,一直被拿来与青岛进行对比的宁波和无锡,此前就已明确各自2024年GDP预期增速目标:6%左右和5.5%左右。

宁波与无锡的预期增速,分别高于青岛0.5个百分点和与青岛持平。

在此背景下,青岛也透过报告中73次提及的“加快”,传递出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那么,青岛该如何兑现5.5%的增速目标?

重点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进出口和投资。

报告中,青岛设定的今年社消零和固投预期增速,均为5%以上。

一直以来,消费都是拉动青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去年青岛社消零增速为7.3%,但这毕竟是建立在疫情期间消费整体不振的基础上。

而在积压性需求集中释放后,社消零增速预计也将回落到一个更合理的增长区间。

从这个角度来说,青岛主动降低社消零增速预期,也是合理之举。

不同于社消零的“降速”,青岛为固投设定的“5%以上”目标,则是要进一步凸显投资之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

去年,青岛固投增速为5%,而无锡的8.3%以及宁波的7.5%,都要比青岛高出不少。

因此,能否补上固投这块短板,也成为青岛冲击5.5%预期增速目标的胜负手。

招商引资

项目是投资落地的重要载体,而青岛对于项目的重视,也从报告中39次直接提及“项目”二字,就能看出一二。

今年开年以来,青岛也释放出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信号。

1月16日召开的全市2024年重点项目推进会议上,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强调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引进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透过报告,也能看到青岛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行动策略: 从以量取胜转变为更加注重招引项目的质。

报告中,针对提高招商引资质效,重点提到了7个方面: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打造“投资青岛”品牌。

积极争取重点央企功能性、区域性总部落户。

实施制造业跨国公司招商计划,加快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项目。

开展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促进行动,支持企业把更多利润留在青岛、形成投资新增量。

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开展签约项目落地攻坚,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强化重大项目招商统筹,防止同质化竞争。

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国际友人青岛行”等重点活动。

首先,青岛明确了重点招引对象——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领军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并且还提出争取招引的项目,是企业总部级别以及研发中心。

众所周知,央企作为中国500强、世界500强的“常客”,一直是各地招商引资的重点。

因此,在国家层面强调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青岛如能借势招引一些与城市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央企总部级别项目,也会进一步提升自身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次,之所以要单独“点名”外资,则是因为一方面青岛本就身处我国对外开放最前沿,在吸引外商外资方面具备先天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此前跨国公司就曾与青岛有过良好合作,比如报告中提到的一期已投产的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益海嘉里(青岛)食品工业园项目是益海嘉里在国内投资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全、创新活力最强、合作平台最广的综合性食品园区。

去年4月,益海嘉里项目在实现一期开园同时,也同步举行二期项目开工仪式。

作为外资企业的代表,益海嘉里的加码正是“形成投资新增量”的代表。

第三,报告中特别提到了要“强化重大项目招商统筹,防止同质化竞争”,这就体现了青岛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专业度。

此外,报告中提到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也是因为在这样一个高层级的招商引资平台上,青岛已经达成了不少合作。

例如报告中提到要“推进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基地建设”,而这一项目正是在2022年6月举行的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青岛与阿斯利康达成的合作成果之一。

项目建设

在关注增量项目招引同时,青岛也进一步强调了存量项目建设的重要性。毕竟,只有项目真正建成运营,才能形成有效投资。

此前青岛就已明确要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此番报告中,“建设”一词也足足出现了127次,青岛对于有效投资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备受关注的在建产业类“明星”项目,也有望在2024年迎来新进展:

推动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加快形成全系列智能家电生产能力;

建成鹏辉储能电池项目一期;

在董家口规划建设大型高端石化产业基地;

实现京东方移动显示模组制造工厂达产满产;

实现海尔大健康医疗器械产业园一期竣工;

加快华大细胞中心、天启卫星物联网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这些专门被“点名”的项目,不仅涵盖了青岛重点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还包括了超前布局的未来产业。

这里想要重点提一下要在董家口规划建设的大型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种种迹象表明,该基地所指向的应该就是此前备受关注的青岛石化项目。

去年11月,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刘大川在回答关于青岛石化搬迁的问题时表示,董家口石化片区将建设绿色低碳产新材料产业园区,建成后将实现青岛石化的搬迁,“这项工作正在推进中,园区明年(2024年)开始建,建成了就搬过去。”

石化产业是青岛市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技术创新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但此前,囿于发展空间,制约了青岛石化产业的发展。

早在2022年青岛两会期间,青岛市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青岛石化公司总经理王明章就曾表示,青岛市石化产业多年来没有大的变化,两家炼油企业均为燃料型炼油厂,处于石油化工产业链前端,附加值不高。

而将青岛石化异地搬迁至董家口,也顺应了石化行业依托港口布局的发展趋势。

在这方面,宁波就是一个例子。作为国家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宁波沿港口分别布局了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榭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化工园区,并集聚了中石化镇海炼化、大榭石化、万华化学等一批石化行业龙头企业。

对青岛石化而言,搬迁至董家口港区不仅能进一步发挥董家口良好的港口条件和集疏运能力,还可以与董家口所布局的高端化工产业形成耦合,提升青岛的石化产业附加价值。

而在产业项目之外,此番入列报告的民生基建项目同样亮点颇多:

加快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董沂铁路建设,推动潍烟铁路建成通车。

开工建设莱青高速,加快推进董梁高速、中心城区北部快速通道等公路项目。

实施温州路隧道、长沙路打通等市政道路工程,加快胶州湾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建设,打通28条未贯通道路。

实现地铁6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西延段开通运营。

加快青岛二中东校区、青岛五十八中北校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青岛上合学校建设。

加快青岛现代职教中心学校二期、青岛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建设。

推动康复大学建校招生。

加快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建设,提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水平。

实施市中心医院、市立医院东院区改扩建工程,加快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建成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

对外,青岛民生基建项目的侧重点是青岛都市圈,多条铁路以及公路项目的上马,反映出了青岛今年将重点构建“一小时通勤圈”。

对内,则能看到青岛正狠抓民生短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赵豪志也曾直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还有短板;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期待相比还有差距。

而不论是对于未贯通道路的打通,还是地铁线路的修建,抑或是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均衡发展与提优提质,都能看到青岛正将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落到实处。

最后,还想要再提一下康复大学。

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到要“抓好康复大学建校招生”,而在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用到的表述则是“推动康复大学建校招生”。

这意味着,康复大学距离去筹建校,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