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看江苏|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苏州怎么做?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新质生产力看江苏|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苏州怎么做?

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正在酝酿之中。

1月31日,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潮从创新涌,千帆向“新”行。作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重镇,苏州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自身功能定位、人才优势和资源禀赋等,提出了明确的产业导向。2024年的苏州,注定是向“新”而行的一年。

科技创新引领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百舸争流的时代大潮中,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新质生产力”就是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能级跃迁。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

去年,苏州科技力量培育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获批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计划获国务院批复立项,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完成验收,全年新增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机构470多家,累计培育建设创新联合体120个,形成攻关任务600余项。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苏州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作为2024年重点发展目标之一,并明确了发力方向。

盯住头部、尖端、骨干,激发企业创新源动力,重点支持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注重统筹、整合、集约,做强载体平台硬实力,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高水平推动“一区两中心”等重大平台发展。

同时,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2023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保持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52.7%,产业创新成色十足。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苏州将“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因地制宜规划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线图,走特色之路。

传统产业焕新上,支持钢铁、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革新技术、国产替代、拓展市场,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算力、信创、汽车电子、新型储能等新增长点,推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做大规模。培育未来产业,精准布局光子、低空经济、元宇宙、量子技术等新赛道。

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作用,苏州也在一直致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过去一年,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6.5%,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以评分第一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经验在全国推广。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继去年新增“近零碳”工厂12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家、绿色工厂18家,苏州今年将以苏州工业园区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为契机,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探索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锚定全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苏州正推动产业发展向创新、智能、绿色、安全方向迈进,形成新的增长曲线。

激发生产要素活力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土壤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为此,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今年,苏州将围绕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提升创新生态竞争力。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10%以上。围绕“0到1”的基础研究、“1到100”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突破、“100到10000”的产业化加速阶段,构建全链条创新支持体系。打造开放的科技成果库、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工程化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用好各类创投基金,推广“科创指数贷”等。

通过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从而让苏州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迸发活力。

苏州将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环境,加快投资促产便利化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土地、能源、人才、金融、技术、数据、物流等要素配置,推行数据得地、数字征信等改革举措;深化数字化改革,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

全球化是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业态的关键推力,新业态的形成要与全球潮流连在一起,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苏州正积极主动融入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建设,不断深化中新、中德、中日、中荷和海峡两岸合作。深化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争取一批先行先试政策。高标准对接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提升自贸片区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涉外法律服务集聚示范区。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市场化、法治化、全球化,需要更加有为的政府,以及更高水平开放,最终是以人为本。

为此,需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2023年,苏州实体化运营苏州科技商学院,设立海外首个苏州全球创客传播中心,第十五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签约项目超2000个。全市新增国家级人才215人,入选省双创人才186人、占全省32.6%,高层次人才达到42万人,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

今年,苏州将建立产业高峰人才评价标准,在落户、安居、子女教育等方面提高便捷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持续擦亮国际创客大赛等创新创业品牌,在人才评定标准上赋予企业更大自主权。

用优质的服务环境引才,以葱郁的创新生态育才,让高质量的发展需求“用才”,苏州致力让更多人才与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

历史性战略机遇不容错过,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苏州下出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