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
4月30日,青岛市统计局官网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10区市地区生产总值、固投、社消零三项指标的相关数据。
总量方面,西海岸新区以1196.47亿元的经济总量拔得头筹,也是十区市中唯一经济总量突破千亿的区市。市南区(398.22亿元)、胶州市(378.02亿元)、即墨区(369.59亿元)紧随其后,构成第二集团。
增速方面,此番仅有4个区市增速跑赢全市大盘(5.9%)。其中,增速最高的是李沧区,为6.6%,紧随其后的市北区增速为6.3%,此外崂山区和西海岸新区增速同为6.0%,也跑赢大盘。
整体来看一季度表现,主城四区集体回归,四个增速跑赢全市大盘的区市中,三个来自主城区,而且市北区还是唯一一个在GDP增速、固投增速和社消零增速三项指标中,均跑赢全市大盘的区市,再加上经济总量稳住全市第二的市南区,主城区正重新回到青岛经济发展的“C位”。
主城区的集体逆袭,多少也证明了这些年来青岛市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收获了成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制于发展空间等限制,主城区“腾笼换鸟”受阻,产业发展甚至有“空心化”的架势,经济增速一度集体位列全市后半段。
与此同时,周边区市则依托自身的土地空间优势、外部政策加持等,大力招引优质企业和项目,形成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
但对青岛而言,如果只有外围区市崛起,而中心城区无法找到破题之道,注定城市发展的脚步不会快。
毕竟,主城区所具备的配套资源优势,对于人才、资本等要素的集聚,也有更强的吸引力。
对此,青岛也在有针对性地“寻根问诊”。
2022年开始,青岛发起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内容涵盖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低效片区开发利用等,而核心与主阵地,正是主城区。
眼下,经过两年多的持续攻坚,不仅主城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道路、住房等配套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升,主城区发展最为渴求的土地资源,也通过低效片区的开发利用,得以充分释放。
以崂山区为例,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尖子生”,崂山区一季度生产总值达到284.25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二产增速达到12.0%。二产的亮眼表现,离不开崂山区在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多年的布局。
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曾提到,崂山区的四大主导产业总规模已达1800亿元,而四大主导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涵盖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
今年一季度,崂山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1.5个百分点,有力支撑起了工业制造业的高速增长。
而依托于快速起势的新兴产业,崂山区还配套打造出了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这些载体平台的搭建为崂山区招引优质项目形成助益。
一季度,崂山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737.1%。
而在通过城市更新激活发展潜力同时,主城区也在努力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
一季度,市北区实现生产总值293.52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第二产业同比增长8.4%,第三产业增长6.0%。
可以看到,市北区二产增速与全市大盘持平,三产增速则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且在固投以及社消零这两项关键指标中,市北区增速分列十区市第一和第二位。
与青岛一季度表现如出一辙的是,市北区二产的高增速也是建立在规上工业亮眼表现的基础上。一季度,市北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别回升13.2和14.3个百分点。
今年年初,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到市北区调研时,对市北区提出了“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的要求。
此番,市北区在新兴产业领域交出了一张不俗的成绩单:一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医药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294.1%、82.5%、48.1%。
市北区委书记高健在介绍市北区产业发展情况时,也曾表示市北区正加紧调结构,推动工业增长止跌转正,并在此基础上发力都市工业。
4月2日,市北区召开都市工业产业链链长专题会议,而出任市北区都市工业产业链链长的,正是高健,这也凸显市北区对都市工业的重视程度。
同时,市北区还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在春节后召开的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市北区明确将统筹市、区各类资金2.81亿元,支持科技创新。
而作为青岛工商业的发祥地,服务业一直都是市北区经济增长的主力,2023年对市北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就已达到78%,此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则进一步提升至79.6%。
今年前两个月,市北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0%,其中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42.7%和30.4%。
特别要提到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所涵盖的新媒体产业也是市北区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公开报道显示,青岛80%的新媒体从业人员在市北创新创业,平均年龄25岁。
此外,阔别四年回归的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首次设置大鲍岛会场,各会场今年在节会期间也累计接待游客达577万人次,销售额达5.7亿元,为市北区促消费注入了动力。
不同于崂山的稳健、市北的“三项全能”,此番李沧的异军突起,堪称惊艳。
作为青岛工业的“摇篮”,李沧区曾被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困扰多年。眼下,李沧区也在重新找回发展节奏,用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的话来说,就是“以‘二次创业’姿态创出新天地”。
在其一季度交出6.6%的GDP增速背后,固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12.8的固投增速仅次于市北区和崂山区,位列全市第三。
固投表现抢眼,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招商引资的成效。对李沧区而言,其招商引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优势就在于拥有比较富裕的载体空间。
此前,张友玉也曾表示今年将锚定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积极“走出去”、精准“引进来”,以龙头企业、产业服务平台形成产业虹吸,“一园一业”建强15个特色产业园区。
而与传统主城区起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外围区市一季度表现集体低迷。
特别是即墨区,不仅5.0%的GDP增速全市垫底,且其三项指标均未能跑赢全市大盘。
考虑到即墨区在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中,具有颇为重要的分量,在一季度开局不利的前提下,后续必须要拿出更强有力的行动。
最后再看城阳区。
经过前几年机场搬离、轨道交通产业受疫情冲击等“阵痛”后,城阳区正逐步走出阴霾,5.8%的增速与全市大盘几近持平,同时在固投和社消零两项数据中,城阳也都跑赢了全市大盘。
对于“十四五”时期新晋跻身主城区的城阳区而言,其及时复苏,对于青岛统筹主城区与外围区市的发展,应该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