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青岛着急了!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招商引资,青岛着急了!

在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想要脱颖而出,更多的是突出方式方法层面的工作创新。

近日,一场推进“链主”企业“以商招商”的会议在青岛上演。

此次会议,青岛市各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各区(市)商务(招商)部门和88家“链主”企业出席会。如此高规格,颇为罕见。

同时,释放出“聚集重点产业链,推动招商引资向‘高’发力、向‘新’而行”的强烈信号。

但想要与时俱进抓招商,更重要的是汲取到头部城市的发展变化。结合近期京津冀党政“一把手”共话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获取到的是招商引资亦可在区域协同上做文章。

反观之,对于青岛而言,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自身产业的发展和优势加强内部协同,也要注重发展协同积极寻找与外部的合作机遇和共赢点。

当前,招商引资工作正全方位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这也意味要着要更加注重讲格局、讲方法

此番,青岛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资“成绩单”。

一季度,青岛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5个,计划总投资2146.6亿元。

具体来看,签约内资项目234个,占91.8%。其中,省外投资项目148个,占58%,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投资项目合计占40%。

仅从数据所呈现的招商成效来看,青岛一季度总体达到预期。

但在各城市如此“内卷”的语境下,达到预期,并不意味着可以松口气

一季度,青岛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3.1%,而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青岛今年将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

作为“北方第二城”,天津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8.3%,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7.4%、29.8%和71.1%;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8.4%。

一家有宝百家问。透过数据可以感知,好的项目资源大家都想要,都在使劲儿。

基于此,今年以来,例如北京、天津等城市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招商方面,可谓新招频出。

5月11日至12日,2024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天津举行,这场会议不仅仅是就会论会,更多的是细化三地协同在各领域干什么、怎么干。

其中,围绕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会上提到要抓好6条共建重点产业链,发挥北京科研、天津制造、河北算力优势,共同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简单来说,就是充分调动区域内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把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做好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过去近十年,三地互惠互利,紧密互动,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铁三角”。

在去年“服贸会‘北京日’京津冀协同招商推介暨投资北京全球峰会”上,京津冀在现场共成功签约了51个重大项目,涉及现代服务、科技服务、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空天等13个重点产业,签约金额达1045.47亿元。

可以看到的是,产业一体化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其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也在直接影响北方区域发展的质量与成效。

当下的青岛,无论是基于所承载重任还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做好高质量招商引资仍是重中之重。

此番推进“链主”企业“以商招商”,是青岛改变招商引资路径开辟的新打法,也将尝试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朋友圈”。

但要想全面开花,外部协同寻求合作机会和共赢点也是重要路径,这有利于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在更深的程度上进行资源优化,让市场主体在区域协作的平台上,寻找到最佳的资源组合

作为青岛都市圈核心城市,青岛拥有较为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周边兄弟城市潍坊、烟台、日照等地产业,则各具特色。

以此为基,通过协同研发、技术共享、市场开拓等方式,发掘适合城市发展的项目,并以此形成区域一体化协同招商模式,将推动的是彼此间的协作共赢。

没有大招商就没有大发展,在聚焦新质生产力招商引资的语境下,更加需要以创新发展的眼光做好这项工作,如果按部就班或者行动缓慢,不仅不会招“新”,“煮熟的鸭子”也可能会飞走。

一言以蔽之,高质量招商需要的是战略思维与实干行动。

对于青岛而言,因地制宜做好高质量招商,既要加强内部统筹分工合作,又要善于抓住外部协同机遇,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更多“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