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青岛,春深似海,人山人海。
从“五一”小长假各景区人气爆棚,到诚意满满的文旅新活动、新场景纷纷亮相,再到嗨Me·青春音乐节、杨丞琳演唱会、陈楚生演唱会先后唱响,青岛已然成为全国最热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正式开启火热初夏旅游热。
712.61万人次游客涌入青岛的背后,是人们对旅游出行需求全面释放的必然结果。而在新旅游消费场景下,谁能以更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多样性且个性化的旅游需求,谁就能获得更多游客的青睐,实现旅游需求与供给的“双向奔赴”。
三年疫情过后,民众出游需求得到井喷式释放,各地旅游市场消费迎来爆发式增长,淄博“赶烤”、“村超”火爆、“尔滨”出圈等现象不断涌现,也带来了文旅产业需求的全新变化。
从纵情山水、遍访名胜古迹,到赴一场演唱会的约定、看一场网红演出,再到因为一串烤串、一碗麻辣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难发现,当下的文旅产业正悄然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从商业价值向情绪价值转变。
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京召开,进一步强调了“供给与需求”在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也就意味着,只有提供更多的文旅产品、更优的旅行环境、更好的旅游服务,才能更好满足广大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
回看淄博、哈尔滨的走红之路,独具特色的旅游出圈产品固然重要,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游客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与关怀,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社会情绪引发了共鸣。
于青岛而言,想要在“热辣滚烫”的全国旅游消费市场中获得更多关注,可以借鉴淄博、哈尔滨为游客提供饱满情绪价值的经验做法。更深层次来看,是学习两地对“供给与需求”的深度探索,做好需求分析、供给质量提升、供需融合便显得十分关键。
作为我国著名的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青岛拥有丰富的“山、海、湾、城”文旅资源,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和海滨旅游景点,是众多游客选择青岛的最主要原因。这里常年霸榜全国旅游热门目的地前十,今年“五一”假期首日,青岛海滨风景区更是成为了全国“热门旅游景区排行榜”榜首。
但伴随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变化,传统意义上走一走、看一看的观光式旅游,已经很难打动更多游客,相较于城市“有什么”,年轻游客更关注“我要什么”。
一首喜欢的音乐、一个想见的人、一处想看的风景、一次独特的体验、一道心仪的美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也足够年轻人长途跋涉去享受自己的热爱。
也正因如此,今天的旅游市场上,游客需求变化牵引了供给变化。只有摸索认清广大游客的本质需求,并为此持续提供丰富的旅游供给,方能真正实现旅游发展的供需统筹,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此,青岛近年来在做强文旅产业、提升文旅品质的基础上,持续引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场景、新玩法,涌现出了一批批网红“打卡点”。
治愈出圈的小麦岛公园,在落日余晖下化身露天音乐会;承载着里院“前世今生”的大鲍岛,爆改街舞、电竞“天堂”;无人机与前海灯光秀交相辉映,点亮浪漫海湾;更有话剧、舞剧、音乐剧穿越光影年华,激活那些“青岛记忆”……
公开报道显示,2023年青岛市举办音乐节24场,居全国首位。2024年,青岛已审批23场音乐节会,继潘玮柏、杨丞琳、陈楚生后,邓紫棋、王心凌、李健、林俊杰等也将陆续唱响青岛,青岛打造大型演出音乐节会集聚地已初见成效。
同时,新场景、新节会、新玩法的“新”,也是青岛创新旅游产品、提升供给质量的重要展现方式。
一方面,青岛通过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提升旅游景区品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突出优势拓展海上航线、丰富海上旅游业态、加快海岛旅游开发,打造旅游演艺项目补齐业态短板,深化“旅游+”模式、夜经济模式,探索旅游产业全链条延伸发展。
另一方面,青岛也通过导入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积极拓展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便捷性、安全性;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影响游客体验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针对性改进、全面性优化、周期性检验,保证旅游产品和服务不仅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也能得到量的合理增长。
当游客需求带动了城市的有效供给,而城市的旅游供给又能影响游客需求走向时,需求与供给相互融合又互为补充,旅游业方能实现“供需两旺”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带来游客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也将是青岛文旅坚持探索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