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四大瓶颈” 莱西市发展好农村公益电影惠民工程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突破“四大瓶颈” 莱西市发展好农村公益电影惠民工程

农村公益电影是一项重要惠民工程,是覆盖整个乡村、直达农民群众的重要文化阵地。自2007年启动,至今已走过16年风雨历程。在有线电视入户、网络通村、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农村公益电影遭遇了诸多困难与挑战。如何切实发挥好、发展好农村公益电影惠民工程?莱西市在一些方面做了有益、有效的探索——

突破“四大瓶颈” 莱西市发展好农村公益电影惠民工程

努力突破“四大瓶颈”,着力构建“莱西模式”

当前,农村公益电影普遍面临一些共性问题:放映形式单一、文化传播功能发挥不足;选片环节没有与群众真正牵上手,缺乏互动、所看非所爱;放映质量、服务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群众还没得到最佳观影享受;农村公益电影惠民工程宣传不到位,群众不了解、部分基层干部不关心、不配合……

针对这些问题,莱西市电影公司秉持做强农村公益电影惠民工程、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让农民群众真正看好电影这一朴素的宗旨,以高度的责任感、务实的工作作风、敢于创新的勇气,深入再深入、细致再细致,不断寻求解决之法、提升之道,努力突破“四大瓶颈”,着力构建“莱西模式”。

“公益电影+” 把“小银幕”打造成服务群众“大舞台”

针对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形式单一、文化传播功能发挥不足的问题,莱西市电影公司积极创新“公益电影+”融合发展模式,搭建一系列平台,寓宣于乐、寓教于乐、寓知于乐,服务领域进一步延伸、服务效能明显提升,把公益电影这块“小银幕”打造成为服务基层群众的“大舞台”。

“公益电影+文明宣传”。充分发挥农村公益电影贴近群众、感染力强、宣传效果好的优势,将公益电影放映与文明宣传有机结合。配合莱西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化下乡进万家等活动,制作了宣传横幅交给全市32支放映队悬挂,放映时片头滚动播放宣传内容。

“公益电影+党建”。抓住冬训、夏训、各类学习教育活动等节点,为基层支部党员干部放映爱国主义影片、英模影片,把“看电影 ”这种灵活的方式融入到党员学习教育中。

“公益电影+普法宣传”。积极对接公安局、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将“打黄打非”“禁毒”“反诈骗”“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相关普法宣传纳入电影放映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意识、防范诈骗及毒品意识。

“公益电影+乡村振兴”。紧紧围绕莱西农业六大支柱产业,根据不同区域种养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符合现代农业技术要求、农民生产急需的科教片在全市广大农村展开放映,让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先提智”。订购与环境建设有关的科教片,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认识和能力,养成健康环保、文明卫生的生产生活习惯,让乡村振兴工作“欲美先知美”。精选贴近农村实际、农民生活的优秀影片,传播正能量,营造邻里和谐、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让乡村振兴工作“致富先治愚”。

“公益电影+校园”。在全市77所中小学校开展“优秀影片进校园”放映活动。让全市广大中小学生普享基本公共文化成果,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注入红色基因。

“公益电影+特殊群体”。日前,莱西电影公司专门为沽河街道老党员放映了影片《金刚川》。莱西市农村公益电影不但进乡村、进社区、进广场、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警)营,还把电影放到了劳模、英模、老党员、优秀公务员的身边,走进好媳妇、好婆婆、文明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的“家门口”,开展衍生性、伴随式惠民利民公益放映活动,让农村公益电影点亮乡村、社区的夜晚,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激发出向上、向善、向美的人生追求。

拆掉“篱笆” 想看啥片群众说了算

群众缺乏观影积极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所看非所爱,选片与群众需求之间存在一道“篱笆”。莱西电影公司采取多种措施拆掉“篱笆”,把选片权下放给基层、群众,想看啥片群众选、群众定。

将数字电影服务平台下放到各镇文旅办,由各文旅办自行登录,根据群众反馈选择片目,点击率高的片目公司将及时展开订购程序。

要求32支放映队全部建立所辖村庄观影微信群,在微信群中及时发布影片信息、倾听群众观影需求,让群众充分参与到影片选择中来。

每年印发3万份影片信息、观影建议调查问卷,发放范围覆盖全市861个村庄。及时回收后认真归类梳理,根据群众反馈展开各类影片订购。

质量、服务“双提升” 观影享受成倍增

根据山东省《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实施细则》规定,莱西电影公司进行了再细化、再拓展、再提高,目的只有一个:让群众看好电影。放映质量、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优化放映地点。对全市861个村开展全面、详细调研摸底,厘清各村观影条件,挑选出安全、宽敞、人群聚集等适合观影的放映场地。在城区内结合村庄社区设置,将放映资源向社区、广场倾斜,与日常消暑纳凉等活动相结合,加大放映场次和频率,争取更多居民观影。在远离城区的镇街,用好新村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有形载体,争取让更多群众出门观影。

狠抓放映质量。每晚安排两名同志在微信群、监管平台值班,及时处置放映员平台链接、照片上传等方面问题,不按标准化操作、达不到要求的,马上整改。加大下乡现场检查频率,成立4支检查小组,每组每周至少下乡1次,每次5-7个放映点。制定了16项夜间巡查条例,对放映员当场打分,发现问题当即整改。检查小组不仅仅依靠制度监管,还要带着3项任务下乡:1、倾听放映员、群众意见建议,做好记录,汇总研究解决;2、只要放映员提出问题、困难如:接电难、场地选择不合适、找不到对接人等,立即分配给各检查组,提前下沉调研落实、协调解决,为放映员解除后顾之忧、轻装上阵,一心一意做好放映工作。3、总结放映员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加以推广。例如:自制沙袋,在有风天气进行拉坠固定、银幕稳定不漂移;在银幕杆两侧加装铁环、穿绳固定,使银幕更加平直;部分场地无法避免光源影响,自制遮光罩套上。目前32支放映队全部换装了团队自己研制的银幕架。

细化服务举措。莱西电影公司为所有放映队配备了20—30个小凳子,整齐摆放在观影场地,让群众从“站着看”到“坐着看”。夏季准备一些小扇子、小礼物发放给观影群众。要求放映员提前1小时进入放映村庄,利用配备的小喇叭绕村宣传,每条街、每条胡同都要走到,让群众明明白白知道今晚有电影、什么片目。印制不带座位号的电影票,发放给观影群众,集齐6张就可参与抽奖,以此激发群众观影热情。

加大宣传力度,架起沟通的“桥梁”

当前一部分基层干部认为现在移动网络、智能手机、有线电视已广泛普及,电影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体会到人民群众对电影仍然饱含浓浓的情怀;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影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占领和巩固农村文化宣传阵地的重要意义;没有意识到自身负有组织动员群众观看、协助落实好国家惠民工程的义务和责任;对国家农村公益电影惠民工程不了解,对放映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抵触。

莱西市电影公司灵活运用融媒体、乡村宣传栏、明白纸、小视频等宣传手段,把农村公益电影惠民工程向群众讲明、讲深、讲透。成立农村公益电影宣传队,分组分区域,定期到所辖村庄宣讲,把党的惠民政策、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政策方针讲到田间地头、讲到老百姓的炕头,架起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形成广泛的社会认知度,使基层干部、群众充分了解、支持、喜爱农村公益电影。

原标题:突破四大瓶颈 构建莱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