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守好种好“饭碗田”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即墨区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守好种好“饭碗田”

眼下正是夏收、夏种时节,即墨区各镇街农田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播种、浇水、施肥、防虫、除草、采摘,行走在广袤田野上,一台台拖拉机轰鸣着驶过,翻开肥沃的泥土,播下希望的种子,一幅幅美丽的夏种田园画卷徐徐展开。

即墨区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守好种好“饭碗田”

保护好良田,方能端牢饭碗。即墨区多方发力,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守好种好“饭碗田”。全区连续两年实现耕地面积净增加,灵山街道、金口镇、蓝村街道3个镇街受到2023年度青岛市耕地保护激励。

良田有保障,粮食才能满仓。记者从灵山街道了解到,该街道从耕地种植发力,精耕细作脚下每寸土地,用实际行动做好耕地“文章”。“经过多方努力,我们打造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已实施1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种植,完成1.2万亩土地流转,原本零零散散、杂乱无章的‘巴掌地’重新归拢,变得规整划一、宽阔平整,成为适合机械耕作的良田,打开了现代农业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新局面,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即墨区灵山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即墨区以“督导+落实”为切口,通过下发“耕地保护一张图”、签订“承诺书”等举措,全面压实镇(街道)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足额带位置分解下达各镇街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数、线、图”一致落实到具体地块,并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金口镇围绕耕地保护重点领域问题,成立了专项推进小组,镇主要负责人挂帅,分管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村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自然村党支部书记深入一线落实,定期召开碰头会、分析会,确保耕地保护工作高位推动和有效执行。蓝村街道建立班子成员包案包片,开展“赛绩晒绩”,对耕地保护重点问题包案整治,挂图作战、全力推进,“日调度、日破难”,及时协商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问题,确保取得实效。

此外,全区还坚持党支部前移,流程封闭管理。在即墨区补充耕地项目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导入项目建设范围,实地定位核查每个地块。“今年补充耕地项目时间紧,我们把党支部‘搬’到田埂上,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从选址立项到实施、竣工验收、报备入库和后期管护,实行全流程全方位严格管理。”即墨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全区还将进一步加强补充耕地项目监管,确保新增耕地真实可靠。

一直以来,建立田长制都是各地切实扛起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的重要举措之一。建立田长制,有利于打通耕地保护机制“最后一米”,实现耕地保护主体完整、责任下沉,使“长牙齿”的耕保硬措施落到实处。

近年来,即墨区深入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设立田长公示牌966个,实现了全区田长公示牌全覆盖,切实发挥基层“田长”前沿哨所作用。制定《即墨区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细则》,创新“奖惩+约束”机制,将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网格、责任地块,对耕地实行网格化全方位动态监测,充分发挥“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机制。灵山街道在做好“田长制”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基层基础作用,聘请92名村组土地协管员,做好政策讲解、违法违规行为制止等工作,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

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还要通过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即墨区各镇以大型集市为阵地,发放耕地保护宣传册、宣传单6万余册,镇街主要路段张贴宣传标语,村宣传站定期广播,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向群众宣传“耕地上可以种什么”“耕地上不能干什么”。即墨区还制作耕地保护宣传视频和宣传海报,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构建“互联网+耕地保护”宣传模式,着力构筑全区耕地保护良好生态。通过持续开展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耕地保护的浓厚氛围。

原标题:耕地保护 “一张图”让即墨良田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