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闭环”,青岛着力打破数据要素供需“隔阂”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构建“闭环”,青岛着力打破数据要素供需“隔阂”

“得益于大数据技术支持,我们有了更多新订单,2023年公司还实现了营收翻倍。”青岛风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富新说。

构建“闭环”,青岛着力打破数据要素供需“隔阂”

该公司主做鸡舍温控系统。“之前公司体量小,没有固定资产可给银行抵押,现金流紧张。”郭富新说,如今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柠檬豆平台进行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交易数据在平台留痕,积累了企业的数据资产。银行通过交易数据进行授信,解决了公司资金周转问题。

从传统的“质押贷款”到“数据贷款”,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数据资源及算法还可帮助企业拓市场、找订单。但记者走访发现,很多企业有数据需求,并不了解获取渠道;也有政府部门和数据平台集纳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却不知该怎么用、该给谁用。

为解决数据要素供需“隔阂”,青岛相关部门开展诸多探索。在日前举行的青岛市数据要素供需对接会上,拜耳、阿斯利康等全球知名企业,以及百度、阿里、腾讯等国内头部企业和知名数商70余家单位共同沟通交流,在医疗、交通、教育、化工等领域达成一批数据合作签约事项。

对接会上,数据需求方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数据提供方青岛市交通科学研究院成功“牵手”。

“我们对数据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的实时交通状况、物流运输效率以及运输安全等方面。”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中心副总经理李韫斐说,与青岛市交通科学研究院的合作,补齐了他们所需的青岛地区全品类交通领域数据,有助于赋能数据可视化工作,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交通公共数据平台协助下,我们提供了交通流量、运输模式、安全事故等多维度的数据。”青岛市交通科学研究院院长宋夫才说。他希望通过日后更加紧密的技术交流和数据共享,实现更深层次的数据融合,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服务。

除了对接会之外,青岛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建设常态化沟通机制,深化涉数据部门、数据要素企业、数据供需方的交流合作,形成全数据要素生态“闭环”,带动创新力量集聚,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落户。

据介绍,目前青岛已融合汇聚包括高点视频、物联感知等高质量公共数据3180TB,包括1.3万个可共享数据集。汇聚海洋环境、卫星遥感、海洋地理信息等48亿条海洋数据,总量超过50PB,占全国的比重约25%。另外,当地还依托工业互联网等平台汇聚了规模巨大的行业数据,如卡奥斯平台汇聚工业数据26PB,柠檬豆平台汇聚工业数据320亿条,“橡链云”平台汇聚橡胶行业数据1.1万亿条等。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波说,青岛的数据体量大、质量好,为企业挖掘数据应用场景、开展深层次合作提供广阔空间。未来相关部门还将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更先进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

原标题:拉近距离、构建“闭环”,青岛着力打破数据要素供需“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