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邻居节直抵人心,这张“青岛名片”走向全国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二十载邻居节直抵人心,这张“青岛名片”走向全国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作为城市社会关系的重要一环,不仅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

对于像青岛 这样 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而言,想要实现发展的“面面俱到”,畅通以社区为代表的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必要且必须。

一年一度的邻居节,是青岛每年的保留节目。6月17日,以“崇德尚礼·里仁为美”为主题的青岛邻居节2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市北区广兴里广场举行。

回顾邻居节这2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初萌芽于一位来自市北区海伦路街道小学生的建议,到后来在市北区推广,再到成为属于全市市民共同的节日,直至走向全省、全国,并成为全国基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响亮品牌,而这个特别的节日已经成为展示青岛精神文明形象的一扇窗口,始终与城市发展以及治理模式“心心相印”。

透过一个节日所蕴含的邻里关系之变,这张由青岛递出的城市名片,不仅直抵人心,更涌动着这座城市的脉脉温情。

凰探第1295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重回首倡之地!

2024青岛邻居节绽放市北

邻睦风亦暖,家和人自康。

6月17日,千万岛城市民共同的节日——“崇德尚礼·里仁为美”青岛邻居节2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如期而至。

现场,文艺表演、怀旧老游戏、沉浸式演出、邻里故事会等精彩活动轮番上演,同时现场还举办了社区服务大集,15支志愿服务队伍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义务理发、维修小家电、急救知识,法律咨询、反诈宣传等20余项便民服务。

经过20年的发展,邻居节之于青岛,已不只是一个节日,而是这座城市一张闪亮的名片而在20周年这样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活动主会场重回全国邻居节的首倡之地市北区。现场,也邀请到了邻居节发起人,海伦路街道工作人员孙睿涵以及19年前在海伦路社区担任社区支部书记、党委委员的王宏志一同上台讲述邻居节的源起和第一届邻居节的故事。

20年间,邻居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一切都源于孙睿涵的一个提议。2004年,当时只有10岁的孙睿涵因为姥姥布置的春节拜年“寒假作业”,有感于邻居相互之间认识熟悉和待客热情程度的不同,萌生了举办“邻居节”的想法。

次年,首届邻居节在海伦路街道率先试点举办,备受好评;2013年,邻居节成为市北区百万市民共享的“新平台”;2016年,基于前期各界对于邻居节的积极反响,青岛市在总结推广市北区经验基础上,整合全市资源,开展全市“邻居节”活动;2020年,邻居节进一步创新形式,拓展“线上+线下”互动模式。

如今,青岛邻居节不仅成为全体青岛人的共同节日,还走向了全省、全国,被写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中央文件,成为全国基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响亮品牌。

而在邻居节生生不息的背后,透射出的则是青岛加强睦邻文化建设,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决心与恒心。

以德为邻,与邻为善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演化。这些年,城市居民对于“空间距离缩短,心理距离疏离”,已经完成了从接受到奉行的转变。孤立地生活在城市中,与他人保持应有的距离是守则,也是尊重。邻里关系越来越成为城市社会关系中缺失的一环。

自古以来,我国十分注重构建一个和睦的邻里关系,从“非宅是卜,唯邻是卜”,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再到《三字经》中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能看到拥有一个好的邻居的重要性。眼下,随着“社区建设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邻”理念提出,新发展阶段如何传承发展邻里文化也有了具体指引。

作为一张从青岛走向全省、全国的闪亮名片,近几年,全国多地纷纷组织开展社区节、邻里节等各类活动,这个来自青岛的节日IP,也在与不同地域民俗文化的碰撞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内核依然是对于我国优秀睦邻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经过20年的发展,青岛各区市每年都会围绕邻居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期间不仅培育出了“帮到家”“认对门”“爱心门铃”等邻里互助文明实践活动品牌,也涌现出了带领“笑姐”团队帮扶6万多户残疾人特困家庭的“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宋桂华;怀揣46把钥匙,用心陪伴46个家庭十余年,化解邻里纠纷3700多件的中国好人、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社区民警马怀龙等一批先进典型。

在总结往年优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启动仪式现场正式发布了5大类60项精选特色邻居节活动,以及社区驿站、社楼共建、智慧助老、应急陪护等20个精选特色服务项目。同时,来自十区市的十个特色社区代表,也上台进行了社区文化推介,展现青岛邻居节扎根基层的旺盛生命力。

作为促进邻里关系、团结社区居民的一条重要纽带,邻居节已然成为青岛积极践行“两邻”理念的生动实践。

而作为全国邻居节的首倡之地,市北区也主动展现首倡之为,20年来围绕邻居节累计举办各类活动1.2万余场,构建“以德为邻、与邻为善”的新型邻里关系,透过市北区形成的一系列经验做法,也能看到邻居节能够直抵人心的原因所在。

首先,坚持党建引领,倡树睦邻友好的理念,并吸引各方主体主动参与进来。

以邻居节为依托,市北区于2013年在全市率先成立百姓宣讲团,相关经验获全市推广,一批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宣讲员涌现出来,更有于春山、董秀格、杨希岗等优秀宣讲员荣获国家和省、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同时,市北区还不断拓展邻居节外延,将商会、企业和驻区单位等“红色合伙人”党建资源与邻居节有机整合,做大邻里幸福圈。

其次,打造“熟人社区”,通过重建社区邻里互动、互助的传统,增进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

着眼社区居民需求,市北区用活社区资源,先后打造全国首个志愿者广场、首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邻居节期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近200处阵地,举办邻里百家宴、睦邻趣味运动会、茶话会和邻里结伴一日游等活动,拉进邻里距离,共同倡树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对于刚刚落户的青年人,老邻居们也纷纷邀请他们参与活动,帮助新市民迅速融入市北、安居乐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启动仪式的举办地也选在了独具青岛特色的里院——广兴里。过去,这里独特的建筑构造以及朴实的烟火气息,也孕育出了串里串院、互帮互助的邻里文化,现场也通过原创实景话剧表演,生动讲述了20年前广兴里各家守望相助的故事,并邀请多位里院老邻居代表,一同分享并回忆过往里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当然,邻居节之所以能够长红,一大关键就在于品牌意识的形成,从居民自发互动,发展到特色品牌牵引。

在邻居节最初的“救助门铃”“爱心敲门”等活动基础上,市北区深入了解群众民生服务需求,及时推出一批惠民政策和服务事项。眼下,青岛各区市也依托于邻居节这一城市文明品牌,积极营造睦邻友好的发展氛围,而各区市对于新型邻里关系的持续探索,最终也将汇聚成青岛这座千万人口城市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动能。

在基层之治中发现城市温情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打造本固基强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力量。

今年山东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林武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青岛代表团审议时,对青岛提出“着力创新社会治理,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要求。

此前,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也提出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完善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机制,更好满足居民群众需求,提高社区服务满意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社区是党组织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无论是脚不沾地的上班族,还是悠然自得的银发一族,亦或是书包沉重的读书娃,社区都应该是他们温馨的家园。

进入新发展阶段,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面对新变化,急需新抓手。为此,青岛也以邻居节为突破口,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和预防化解矛盾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增强群众自我教育意识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路径。

强化居民的参与,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有助于激发群策群力共建家园内生动力。在市北区,2021年社区“两委”换届过程中,一批从邻居节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基层党员成功当选为社区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两委”成员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高8.4%,整体年龄下降1.7岁,社区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同时,青岛也将邻居节作为居民自治的重要阵地,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广泛协商、自治管理,共同打造善治幸福宜居的生活圈。在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市北区在开展城中村拆迁和拆违治乱等工作前,会通过召开邻里“公共空间规划座谈会”等方式,吸收居民合理意见建议,让群众充分参与家园建设。

多元共建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支撑,社区治理应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在今年邻居节启动仪式上,专门邀请了海尔好邻驿站以及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两支邻里服务团讲述拉进邻里关系的故事。以海尔好邻驿站为例,其通过扎根社区,充分发挥深入群众的优势,升级成为社区提供便民服务和休闲娱乐的即时“社区服务圈”,为群众提供工具器械免费使用、物品暂存、公益维修、节日活动等便民服务。

通过党建引领、多方参与,青岛正让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更具活力与凝聚力。同时,青岛也以邻居节为载体平台,探索出了一条从“刚性”约束到“柔性”互动的基层治理新路。

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社区。作为全国邻居节首倡之地,面对社区基层治理线多面广的发展实际,市北区已将今年标定为“社会治理提升年”,明确要充分发挥“人多场景广”“人多力量大”的资源优势,靶向治理关键问题,而通过举办邻居节,拉近邻里关系,由点及面在全区持续营造浓浓的人情味,也不失为强化社区基层治理的有益实践。

基层治理的温度构筑着群众工作的基础。少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也是城市发展的希望。针对放学后部分孩子“看护难”问题,市北区从最初的热心邻居邀请孩子们到家里吃饭、学习,逐步升级为社区爱心晚托班,由热心党员和群众照看孩子们学业和安全,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在邻里亲情的滋养下,市北区已培养各级“新时代好少年”112名。

今天的社区,需要精细治理、精准服务。用好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事半功倍。对于青岛这样的超大城市而言,以数字化手段解决民生痛点,尤为关键。

为将邻居节打造成为群众身边“永不落幕”的节日,市北区整合升级“市北党建”公众号、“党群e家”、网格化平台等,建立“北尚诉办”为民服务信息化平台,构筑起诉求直接快办、党群议事协商、互动交流分享的“北尚诉办”线上阵地,同时市北区还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赋能基层治理,实现各类便民服务事项“指尖办”“网上办”“就近办”,进一步提高治理效能,让社会治理由分散治理向整体治理转变。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二十载邻居节为青岛带来的,不只是一张叫响全国的城市文明名片,更为这座城市在基层治理的探索中,在凝聚人心、善用民力、推动自治上找到方法。

如今的青岛,既有巍巍高楼拔地起,也有老城里院焕新颜,既有庭前坐看花开落,也有邻里笑谈和睦情。而在这样一座充满“人情味”的城市,人民的幸福感也更加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