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加减乘除”法 胶州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用好“加减乘除”法 胶州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胶州市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持顶格协调、顶格推进,以“长牙齿”的硬措施,“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全市耕地面积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获评全省优化耕地林地布局试点县,里岔镇、九龙街道、胶北街道、胶莱街道4个镇(街)获评2023年度青岛市耕地保护激励镇。

按照“预防为主、疏堵并举、保障发展、注重实效”的原则,胶州市主动作为,从细处着手、在实处发力,用好“加减乘除”法,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用好“加减乘除”法 胶州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压实责任,在耕地流入上做好“加法”

在胶州市里岔镇后良乡村,村级田长赵桂海每周都会对村里的重点区域巡查一遍。“我们村现有耕地面积约2600亩,已流转土地240余亩。为加强耕地保护,我们配备了6名专业网格员,按照责任区域每周开展巡查,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做到每块耕地都有守护者。”赵桂海介绍说。

目前,全市共有二级田长24名,三级田长689名。充分发挥田长监督前哨作用,通过定期巡查,抓住发现、上报、制止、处置四个关键环节,建立起“现场查看、现场上报、现场制止、现场处置”的工作流程。“今年,我们还将全面推进田长制、林长制‘两长合一、一巡两查’实体化运行机制,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林地行为精准管控,真正达到‘地动可知’的工作效果。”胶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宫红介绍说。

执法增效,在耕地流出上做好“减法”

挖掘机连续作业,堆放的建筑垃圾被完全清除……在胶州市九龙街道一处违法占地处置现场,工作人员忙着清理建筑垃圾、平整土地,一车车垃圾被清运出去,土地恢复了原貌。

耕地数量是耕地保护的基础,是底线要求。为有效遏制违法用地,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胶州市坚决向破坏耕地行为“亮剑”,打好耕地保护“组合拳”。九龙街道通过“四色工作法”常态化亮晒各田长巡田、宣传等工作实效,以“周亮晒”“月复盘”“年总结”的方式把工作任务具体到项目、落实到个人、量化到时序。里岔镇通过严格用途管制,加强规划、计划管控,全面实施动土备案制,利用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等形式,加强日常执法监管,在遏制新增违法用地上下功夫。

管理赋能,在释放效益上做好“乘法”

“我们镇大约有近千亩耕地,因地势低洼旱涝、机械进场不便、农田质量不高、村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撂荒。去年以来,我们组织了两次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720亩。”里岔镇农业办公室主任周永进指着朱戈新村一块成方成片、生机盎然的麦田说。

一直以来,胶州市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积极挖掘耕地潜力。2023年,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2000余亩。建立建设用地一体化审批机制,对项目选址提前介入,尽量避免占用耕地,不占或少占耕地。近两年,共为各类重点项目建设补充耕地7000余亩。

层层联动,在责任分解上做好“除法”

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多部门协同履职、共同发力。胶州市将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按位置分解下达各镇街,并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为落实耕地保护监督责任,组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检察院和市税务局通过协同检查、信息互通、案件协办等措施,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形成工作共享平台,实现上下融通、相辅相成。

“金山银山,土地才是靠山”“耕地保护好,饭才能吃饱”“建房不得乱占耕地,巧立名目必违法……”走在九龙街道朱家埠村,从房前屋后到田间地头,这些朗朗上口的标语不时映入眼帘,以极为亲切的方式提醒着这里的父老乡亲: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饭碗。

今年以来,胶州市大力开展宣传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开展耕地保护宣传,凝聚耕地保护正能量。组建“乡村振兴指导员”“一缕阳光义工队”等,将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先进典型宣传到田间地头。

下步,胶州市将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继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流程,以“两长制”为抓手,加大日常巡查和执法力度,以“严”的主基调,“实”的硬举措,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原标题:胶州市:用好“加减乘除”工作法,答好耕地保护“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