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青岛
青岛 > 医疗 > 正文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一病牵心,一情挂怀。

六月,美丽的格桑花,盛放在洒满阳光的高原。在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组协调组织下,由青岛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健康委、青岛市市立医院联合启动的“山海相拥 大爱同行——青岛市援藏公益项目暨青岛市市立医院‘高原疾病’救治项目”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中心医院进行了第二批高原骨关节病手术。来自青岛市市立医院的21名医护人员跨越山海,从黄海之滨来到青藏高原,三天的时间, 成功为27名患有严重骨关节病的藏胞实施关节手术。至此,青岛市市立医院医疗团队一年内两次奔赴西藏,在高原完成47台骨关节手术,加上此前赴青岛手术的25名患者,“高原疾病救治项目”共为72名藏族同胞圆了“大步走”的梦。

“你们来了,真是太好了!”

6月19日清晨,刚踏进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中心医院的大门,医疗团队便迎来了几十位藏胞的热切目光,他们起身迎着走上前去一边亲切地喊着医生的名字,一边双手紧紧握住医疗队员们的手,眼里噙满激动感激的泪水,真挚而热烈的画面让人动容。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为这些藏胞进行复查和康复指导是医疗团队此行任务之一。这些藏胞都曾患有严重骨关节病,在高原病救治公益项目的支持下,由青岛市市立医院骨科专家为他们成功进行了手术。得知此次医疗团队再次进藏,他们早早地来到医院接受复诊和康复指导。寒暄过后,专家们在院子里立即为他们开展复查,结果让所有人都欣喜万分,藏胞们恢复得很好。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带着关爱与担当,青岛“辫子医生”接力奔赴西藏

时间拨回到三年前,青岛援藏干部组帮扶过程中发现,受高原地理气候等条件影响,骨关节病是当地高发疾病,受限于高原医疗条件限制,大部分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治疗,不得不常年拄拐生活。为此,在青岛援藏干部组的推动下,先后四批次25名幸运的藏胞从西藏来到青岛,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成功接受了手术治疗,重获健步新生。

2023年9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联合青岛市红十字会成立“山海相拥,大爱同行 ‘高原疾病’救治公益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致力于高原常见疾病的防治和治疗,造福藏区农牧民。“救治项目不仅是一项医疗援助活动,更是一份对藏族同胞的深深关爱和责任担当,医院将通过发挥专业优势,为高原常见疾病的防治和治疗贡献一份力量。”这是青岛市市立医院党委书记、总院长于腾波在项目启动仪式上所表达的对项目成立的初衷和意义。

项目成立当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便派出了20人的医护团队奔赴西藏为严重骨关节病藏胞进行手术。手术时为了不受高反影响,主刀医生都是一边吸氧一边进行手术,拖着长长的吸氧管的主刀医生,被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为“辫子医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3天的时间成功为20名藏胞完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创下了日喀则市同类手术的历史记录,青岛“辫子医生”的事迹也在当地传播开来。

3天27台手术,用手术刀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时隔不到一年,青岛市市立医院医护团队再次奔赴西藏,继续为藏胞开展手术。为了更加高效顺利地完成此次骨关节救治项目,赴藏前一周,医院派出了骨科专家先行抵达西藏,与当地医生一起进行患者筛选及病历整理,并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与团队初步确定了患者手术方案及时间,最终27名藏胞幸运入选,这些藏胞都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病情严重急需手术治疗的农牧民。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团队抵达西藏后,术前为了更好地保障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麻醉手术科毕燕琳主任和王燕护士长为当地医护人员开展了应急救治演练和心肺复苏、除颤仪使用等培训,在规范抢救流程和操作细节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团队沟通、协调配合能力;感染管理科主任谭善娟提前半个月就与当地手术室、供应室对接,从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流程等方面进行积极沟通与协调。到达西藏后,先行到医院现场对手术室环境管理及无菌物品管理、供应室清洁消毒与灭菌流程进行优化。

19日,骨科专家于腾波、戴世友、胡光亮各率领一个团队投入到高效的连台手术中。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手术第一天,团队便遭遇了一个突发情况——手术室的空调突然“罢工”,短时间内也无法“复工”,当地医院只能将一桶桶冰块送入手术室。这个意外给手术团队和患者安全都带来了挑战,但主刀医生们展现了资深专家的过硬心理素质,始终保持着专注、高效,手术进展平稳高效。手术期间为了降低患者围术期感染风险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鲁藏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从患者、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手术器械、手术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流程要素梳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手术一台接着一台,箱子里的冰块渐渐在高温下融化,似乎寓意着藏胞们那一双双被病痛禁锢着的双腿正在得到解脱,他们憧憬了无数次 “大步走在高原的阳光下”的梦想即将成真。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三天的时间、三个专家团队、三个手术间,专家们吸氧连台作战,用高超的医技和默契的团队配合,为27名藏胞顺利实施手术,除了3台髋关节置换手术外,其余24台均为膝关节置换术。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你们的事都在我们当地传开了,终于把你们盼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27名手术患者中,有8人来自桑珠孜区以外地区,包括谢通门、南木林县、定日县、萨迦县等,最远的一位患者是从拉萨市城关区慕名而来。

“他们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你们要来了”

“你们都在我们当地传开了,终于把你们盼来了!”

从19日开始,陆续不断地有桑珠孜区及区外患者抵达桑珠孜区中心医院寻求救治。其中,来自70公里外的江当乡的患者最多,原来去年在桑珠孜区中心医院接受手术的20名藏胞,其中就有几位来自江当乡,他们通过手术重获行走自由,一直心怀感激之情,时常为乡亲们讲述青岛“辫子医生”的故事。通过藏胞的讲述,一传十、十传百,青岛“辫子医生”的事迹,从桑珠孜区逐渐传到整个西藏。

从区外的谢通门县来的几个患者引起了团队的特殊关注,他们都是严重骨关节病患者,经询问得知,骨关节病在他们当地是一种高发病,受限于当地医疗条件,许多患者无法得到救治,患者备受折磨。来到现场的顿顿、普迟等三位藏胞就已经发展到膝关节增生肥大,关节内翻畸形的地步,无法在当地进行手术,为了帮助她们尽快摆脱病痛,团队决定尽快安排她们到青岛接受手术治疗,一同前往的还有患有严重双膝关节炎的五保户琼娃。

让更多藏胞加快好起来,把医护康复一体化模式留在当地

此次跟随团队一起登上高原的还有青岛市市立医院骨科加速康复的独特模式——医护康复一体化,团队希望把该模式落户高原造福藏区百姓。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我们的康复团队和护理团队在术前为患者完成了康复评估进行指导,为他们康复打下坚实基础。”康复医学科团队表示,此次医疗团队还根据不同阶段的术后患者,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让他们能够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为了克服语言上障碍,团队还为患者制作了文字、视频等多元素的指导方案,针对患者们的热门问题,现场制作了小视频进行辅导解答,让患者们能够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康复知识。

为了让这一加快康复模式在当地落地生根,造福更多患者,团队成员与当地医院同事的医护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他们深入讲解了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治疗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将青岛市市立医院的经验技术及康复理念传授给他们,留在当地。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

为了从“根源上”帮助藏胞预防和治疗骨关节病,医疗队此次进藏还肩负着另一个“使命”——开展藏区膝关节炎流行性调查。“我们深知,只有深入了解当地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才能制定出更加贴近他们需要的防治方案。”

回望援藏30年,健康“天路”开满格桑花

援藏30载,真情暖高原。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工作30周年,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此次高原手术也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回望青岛市市立医院的援藏路,不知不觉已经接力为藏胞搭起了一条健康“天路”:累计45名市立人进入西藏开展医疗卫生援助,覆盖检验、呼吸、消化、妇科、产科、儿科、皮肤科等数十个专业,他们扎根雪山、情洒高原,累积诊疗患者10000余人次,填补刷新区域医疗技术空白60余项,开展带教查房、学术讲座、技术培训等医疗卫生援助,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带到西藏;在公益项目的支持下,累计4批次25名藏胞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成功接受骨关节手术;近三年来,先后有22名西藏医疗人员来院进修学习,他们将先进的医疗技术、理念带回高原。同时医院也不断创新援助模式,与桑珠孜区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通道,实现远程多学科MDT会诊,搭建起跨越山海的互联网健康“天路”。医院还竭尽所能捐赠帮扶资金和医疗设备,帮助提升医院建设,谱写了“鲁藏一家亲,共圆健康梦”的动人篇章,与藏族同胞结下深厚友谊。

未来, “高原疾病”公益救治项目将在藏区不断延伸,一批接一批的市立人也将继续接过援藏接力棒,相信随着一批批先进技术、理念扎根高原,定会开出更多健康的“格桑花”。

跨越山海!青岛的“辫子医生”圆了藏胞“大步走”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