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教育、医疗、交通项目正在路上:青岛张村河片区这样变!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一批教育、医疗、交通项目正在路上:青岛张村河片区这样变!

“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共生,新一代城市中心在张村河畔悄然成形。

用地布局散乱、利用粗放、形象“脏乱差”,这是人们对于改造前张村河的既有印象。

如今,再来张村河,水美景美,居民笑脸更美。短短两年多时间,张村河片区两岸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拥有良好配套资源的优质片区。

生态公园渐露“芳容”、12个安置区将陆续回迁、重点产业链提质攀高、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要说片区蝶变靠什么,天选机遇是一环,紧抓机遇、实干担当则是张村河得以涅槃重生的致胜法宝。

高位推动、规划引领,统筹三大设计层级

城市更新,关乎未来。高水平规划引领,是张村河片区开发建设、蝶变新生的关键一招。

自城市更新行动开展以来,张村河始终按照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窗口区”的使命愿景,开展片区城市设计工作。

以实干求实效,崂山区在建设过程中创新推出两项工作机制。

一是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崂山区人民政府联合组建张村河片区规划土地市区一体化专班,统筹推进片区高水平规划建设。二是在全省率先建立总设计师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团队,对片区规划和重点区域建设进行总体统筹和技术把控。

从专班推进建设到专人精心设计,崂山区始终以“一条龙服务”,高标准推进张村河片区建设。

针对片区规划,则从产业策划、市政公服设施、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城市、城市色彩等10个专项开展研究工作,最终整合形成了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成果。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创享都芯、水脉智谷”的整体定位,张村河划定了28.5平方公里全域范围、7.8平方公里重点区域、1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三个设计层级。

从“北产、中服、南居”的总体布局,到以张村河为轴的重点区域,再到最具高品质、高活力、高附加值的“魅力都心”,产业、空间、生态、公服、人居、交通,六大亮点尽显特色,剑指片区蝶变天花板。

以民为本、宜居宜业,打造高品质新居

片区建设工作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说到底,切实提高居民幸福感、满足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张村河深谙此道,始终坚持民生为先, 秉持“给咱爹娘盖房子”的情怀,按计划推进张村河两岸的12个安置区高品质建设。

崂山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姜永亮表示,崂山区锚定“当年拆、当年建、三年回迁”的目标,南岸张村河南、刘家下庄、孙家下庄、李家下庄4个安置区今年10月起陆续竣工验收交付,年底前全部验收交付完毕,比原定计划提前半年组织回迁;北岸8个安置区,部分楼座已封顶,2025年实现董家下庄、张家下庄、郑张、南张、文张、张村6个安置区回迁,2026年上半年实现枯桃、中韩2个安置区回迁……

有速度更要有质量, 在全市率先践行“好房子”理念, 低容积率与低建筑楼层释放更多利用空间,积极丰富小区配套和活动场所,以全龄友好型、青年创业型等多样的居住产品打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新一代高品质居住社区。

与此同时,加快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在现有万象汇、宜家等大型商场基础上,沿张村河中段规划增设由集中商业、街区式商业、特色商业街组成的市级商业中心;高标准配置23处市区级公服设施,规划布局11个15分钟级生活圈、27个5-10分钟级生活圈。

前置性抓好房屋建设和基础配套提升, 张村河片区内教育、医疗、道路等领域的民生短板也正加速补齐。

目前,片区规划建设了21所学校、28所幼儿园,已投用5所学校、12所幼儿园,在建5所学校和幼儿园,提供了3.8万余个学位,满足周边适龄儿童就近上好学需求。

给居民提供稳稳的“医靠”,崂山区人民医院于年底前开工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已主体封顶,规划两处街道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适时建设。在现有4处养老院和1处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又规划了8处养老院和2处养老服务中心,养老体系不断健全。

“两横三纵”的高快速路网体系也正在加速形成。 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辽阳路东西快速路建成通车,联通海尔路、青银高速、滨海大道,承担起和市北区、李沧区的重要交通联系功能。构建“四横八纵”的主干路网体系,同安路、高荣路等25条贯通提升道路通车,合肥路、枣山东路等23条道路也将于今年通车,长沙路、科苑经五路等3条道路将于2025年通车。

随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更新建设,张村河片区正构建起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与之相伴的是片区发展格局被逐渐打开,风貌日新月异,活力不断提升,发展空间也更加明晰。

记住乡愁、水脉智谷,品质新城呼之欲出

“七张村,八下庄,离离落落韩格庄”,这是张村河区域村民耳熟能详的俗语,也是村民对这方水土的历史记忆。在开展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中,“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贯穿始终。

通过梳理历史传承,片区4处文物保护建筑得到了全面保护和活化利用,使市民在滨河休憩娱乐中便能感受张村河两岸的民俗历史。从张村河民居中提取花岗石与砖墙相结合的图案式山墙、卷棚式屋顶、红砖瓦等元素,融入到规划新建建筑中,增强当地居民对历史传承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生态保护方面,“十里张川”美丽画卷已然徐徐铺开。沿张村河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采用适应季节性水量变化的弹性驳岸设计,营造总长度11公里、自然驳岸占比85%的亲水“绿轴”;强化将军山、围子岭等山体的生态保育,规划郊野公园,增添城市“绿肺”;沿纵向道路和绿带规划7条链接山河、串联组团“绿心”的生态“绿廊”,整体形成覆盖全域的生态“绿网”。规划覆盖全域的串山连水的慢行道网络,为居民提供可骑行、可漫步、可赏景的好去处,“推窗见绿、出门即景”将成为张村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标配。

打造“绿腰带”,夯实“金腰带”,一个片区要想提高自身发展能级,产业焕新必不可少。

将张村河片区打造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崂山区的重点发力方向。

基于此,片区承接松岭路科创大道功能外溢,协同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青能所等高校院所资源,做大做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四大产业链条,推动数字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探索布局海洋物联网、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超前谋划产业载体空间,创造青年人才创新环境,加快培育和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

此前,崂山区出台了“工业上楼”政策,收回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1500余亩,带动了片区高质量发展,四大产业园也得以进一步提速突破,2023年,四大产业链产业总规模达780亿元,2024年预计达到1000亿元。

而与产业焕新全速推进相呼应的,是优质项目的高效导入。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一期等20余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等30余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其中,加快引进大朋VR、云天畅想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园区,今年已推动京东方艺云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壮大产业发展规模。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加快建设,形成青年人才“强磁场”,真正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引才、以才兴城,助力青岛打造“青春活力之岛、青年友好之城”。

从高位统筹到全力推进安置区建设再到产业与园区的蝶变焕新,在城市更新的发展大潮中,崂山区曾经的低效片区正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