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养殖运营模式 莱西“南蟹北养”拓展致富路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打造高效养殖运营模式 莱西“南蟹北养”拓展致富路

清渠纵横交错、水田星罗密布,走进莱西市姜山镇姜山湿地,一批批“六月黄”大闸蟹正在被打捞上岸,密密麻麻的大闸蟹在笼中舞动着蟹爪,尽显勃勃生机。

打造高效养殖运营模式 莱西“南蟹北养”拓展致富路

“六月黄”,是大闸蟹成熟期前刚刚完成最后一次脱壳的“童子蟹”,作为南方“土著”,如何能在北方“安家”?

在解答笔者疑惑中,姜山合盛水产技术员王冲自豪地说:“我们的生长周期比南方多一个月,成熟得更好,加上水质好,蟹肉格外鲜嫩细软。”

为深化拓展“莱西经验”,莱西市深入落实“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不断盘活优质资源,将姜山湿地、龙泉湖等自然优势加快转变为经济优势,瞄准大闸蟹等特色优势产业,集成各类资源推进规模化养殖、品牌化运营,整体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带领更多群众走上共富增收路。

“目前‘六月黄’以公蟹为主,净重一般在1-1.5两,市面零售价格为35-40元一斤。”王冲介绍,上市后便颇受消费者欢迎,大闸蟹真正成为了当地的“富民蟹”。

但在去年,王冲还因大闸蟹的成活率不高而“抓耳挠腮”,“因为是生态养殖,水面不易管理且大闸蟹易被其他生物吞食,导致成活率不足35%,这让我们十分头痛。”王冲回忆道,“经过机械化改造水塘,今年基地采取规模化养殖方式,新增800多亩标准化养殖‘静养堂’,将大闸蟹和小龙虾实现养殖分离,大闸蟹在500多亩的‘方块水塘’中生存,成活率高达85%—90%。”

据了解,今年4月,约192万只大闸蟹种苗顺利在姜山湿地入塘。自6月20日以来,陆续进入收获期,捕捞量能达到两到三千斤。预计到7月中旬,迎来捕捞高峰期,届时,将达到20万斤,中秋前后进入成熟期,年产量可达60余万斤。

姜山镇宣传委员袁萌萌介绍,后续,将新增种苗培育区200亩、养殖设备及设施20项,打造“种养销一体化”的高效养殖运营模式。

姜山镇的虾蟹养殖基地并不是“一枝独秀”,在该市河头店镇龙泉湖大闸蟹养殖基地,江苏泗洪常驻技术顾问刘德保正在带领工人们开展“调水”工作,湖面上的蓝藻正在被洒下的“白色粉末”一一消灭。“近期天气炎热、蓝藻盛行,大闸蟹的生长环境受到了威胁,我们正通过播撒生物菌群中和水体的酸碱平衡。”同样在“调水”工作现场的基地负责人郭建说道。

打造美好“蟹居”离不开对技术的投入与支持。“引入黄河口大闸蟹养殖业后,我们不光开展蟹苗繁育工程,还会常态化围绕大闸蟹生长环境进行水质、水草监测,运用多种生物科技保障养殖环境”。郭健介绍,目前标准化养殖池已扩大到60余亩,经过技术加持,年产量已达20吨,亩均纯收益达3万元,每年带动村庄增收10余万元。

在莱西市日庄镇胡家沟村的大闸蟹养殖示范区,蟹塘边,一只只大闸蟹高举着蟹鳌,飞快地爬进水塘,隐入水草之中。日庄镇党委副书记李振兴表示:“今年是大闸蟹‘落户’日庄镇的第二年,去年,养殖示范区共投放8000只蟹苗,上市后收入达20万元左右,今年4月份首批蟹苗投放量达4万只,预计产量将增加到1万斤左右,产值也将增加至50万元左右。”

据悉,为了让更多群众尝到大闸蟹带来的“共富红利”,日庄镇积极引导农户个体发展大闸蟹特色水产产业,共享收入分红。

原标题:青岛莱西:“南蟹北养”拓展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