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议案督办为抓手 西海岸新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以议案督办为抓手 西海岸新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青岛西海岸新区肩负着经略海洋、军民融合、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四大国家战略使命,需要大量高精尖人才的强力支撑。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等专业园区以及智能家电、船舶海工、高端化工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区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人才、互联网人才、军地两用人才三大高地,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现代职业教育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知识性、技能型、高素质的劳动者,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的强力支撑。

以议案督办为抓手 西海岸新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入调研,掌握实情

一是“开放式”借外力调研。充分利用专家库,邀请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院校、企业专家作为特邀顾问,打造“智囊团”,合作开展专题调研,增强调研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为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专业支撑。二是“问政式”抓现场调研。变“书面调研”为“当面调研”,现场了解工作推进情况,现场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原因。深入20多所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室、企业等,针对管理体制、产教融合等方面开展调研,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储备技术技能人才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三是“清单式”抓跟踪调研。明确议案跟踪监督问题清单,并要求区政府对照清单上报办理方案,按照清单逐一销号,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专门委员会成员根据各自专业优势和特点,遵循议大事、抓重点,少而精、求实效的原则,认领其相关领域的专项进行专题调研,同时,还可组织相关领域的代表参与调研,增强调研的广度、深度和精度,让其成为人大行权履职的“激发器”,最终成就民生事业发展的高度。

教科文卫工委提前着手和谋划,经过多轮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教育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的议案”,在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由全体代表表决通过,这是新区成立以来首次以议案的形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对推动科教强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梳理问题,找出症结

虽然新区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教育发展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热切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够。新区现有高职院校3所,在校生3万余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相近,且较多传统产业,在新型显示、氢能储能等产业链未设置相关专业,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据《2022年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统计,300余家用人单位发布了2000余个重点职位,共计15000个人才需求,对基础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超过70%,产业一线的专业性人才严重不足,将直接制约制造企业的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与此同时,现有职业培训与需求脱节现象突出,某些职业培训的人员、岗位无市场需求。

二是产教融合程度不够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还存在配合不默契、企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仅停留在将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场所的层面上,很少有企业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不强,服务企业能力较弱,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动性不强。职业学校的布局和专业设置等亟待优化,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与产业需求技能人才的结构不协调,培养人才的类型、等级结构与企业所需技能人才的岗位需求不匹配。

三是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统筹协调新型职业教育的力度不足,部门、企业、学校、社会协同联动的合力尚未形成。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有差距,社会地位低。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认可度和接受度不高,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现象,职业学校难以吸引较好的生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等主要职能的发挥,难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上的有力支撑。

提出建议,长效推进

一是顶格谋划推进职业教育。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办、国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就业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的意见》,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落实好政府办学责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职业教育工作,建立健全部门、单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凝聚职教工作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新区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保障,更好地服务新区高质量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适应新区产业发展需求,产教训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中职高职教育有效贯通,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服务全体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支持在普通中小学、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相关教学内容,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等;强化人才培养就业导向,向有培训意愿的各类群体提供培训服务,全面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水平。

三是完善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制。围绕新区“四大国家战略使命”,紧密对接新区四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和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布局职业教育院校、培训机构和专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影视、文旅会展等新兴产业需要的一批专业。鼓励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四是推进“校城融合”发展。支持驻区高校围绕新区产业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大学生联合培养、实习实训等校企合作模式,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激励政策,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促进驻区高校毕业生留区就业创业,提升驻区高校毕业生留区率。

五是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职业学校要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持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引导企业按照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

六是全面强化职业教育支持保障。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发展要求的职业学校教师评聘制度,把技能大师、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充实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体制;优化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各类资金资源,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设立科研基金、建立科研平台,支持以精准培训助推城乡劳动力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创业。鼓励企业建立培训中心,放大行业培训效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社会风尚,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

原标题:以议案督办为抓手,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