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出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同时,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其中多次“点名”自贸区。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自贸试验区的生动实践,正是对这句话的最佳诠释。
5年前,胶州湾畔清风徐来,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成立言犹在耳;如今,乘着时代东风,主动扩大开放的青岛自贸片区,也来到了质量提升的开放新阶段。
而站在更高维度上看,在今年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面向台下450余家参会的跨国公司嘉宾,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也用五个“城”——开放之城、产业之城、创新之城、海洋之城、品质之城,向世界递出了青岛的城市名片。
五年来,作为一个国家级开放平台,秉承开放初心的青岛自贸片区,亦以“排头兵”的担当与作为,见证并助推着青岛这座“联通世界的开放之城”,持续走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凰探第1327期
主动扩大开放的初心
作为国家级开放平台,外界对青岛自贸片区的期待从来不是增设一个新的国家战略支点那般简单。在光环之外,人们更为关注的,是这里究竟如何承载了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探路的使命。
这就要追溯到青岛自贸片区的诞生时刻。
2019年8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紧接着,青岛自贸片区揭牌成立。从区位上看,青岛自贸片区具有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开发区四区叠加的优势,真正身处于青岛对外开放的高地之上。
“天时地利”的条件意味着,自诞生之日起,青岛自贸片区便深植了开放的独特基因,这也同样要求其在面对未知的前沿领域时,必须勇于担当、敢闯敢干,率先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探路。
为此,青岛自贸片区主动扩大开放,持续提升自身“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通过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多重国家功能政策叠加优势,开放发展水平实现跃升。
今年上半年,青岛自贸片区完成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市1/5,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28.3%;实际利用外资完成半年目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7.3%;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占全市26%,制度型开放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而如果将时间放得更长远一些,则能更直观地看到青岛自贸片区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所取得的成效:片区成立以来,外贸进出口额规模连跨千亿、两千亿大关,实现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2%,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16%提高到24%。
在外贸高速增长的同时,外资外企也在此汇聚成潮。五年来,片区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98%,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4.1%提高到9.7%,期间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2个、累计达到171个,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89个、过亿元内资项目758个。
郭鹏 摄
这其中,还包括了日本欧力士产业平台、新加坡托克、以色列斯特劳斯等29个注册资本过亿美元的外资企业,并吸引松下、伊藤忠、三菱、住友、丸红等一批知名日企在片区内投资兴业。
外资外贸的繁荣发展,正是青岛自贸片区坚定不移践行开放“初心”的生动写照。
读懂这个初心,我们就能懂得,为何在一路走来的五年间,青岛片区从未满足于成为一个简单的经济增长点,而一定要做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既有广度,也有深度
亮眼的数据,点亮了青岛自贸片区从默默无闻到璀璨夺目的华丽蜕变之路。但相较于成绩,隐藏在数字背后的发展逻辑,更值得关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青岛自贸片区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提高投资便利水平、推进金融开放创新以及提升国际合作水平,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
国际贸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自贸区承接的重要任务。 五年来,青岛片区贸易规模实现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优势突出,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张进刚 摄
特别是在跨境贸易方面,连续举办三届的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不仅成功助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黄河流域贸易大通道建设,成为青岛自贸片区“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的生动实践,也显著提升了青岛自贸片区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声量与影响力,为其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积攒了宝贵的发展经验。
眼下,青岛片区推行的“陆海联动、海铁直运”、出口货物“先期机检+抵港直装”等多项优化通关流程的创新措施,显著提升了货物的通关效率,助力青岛港成为全球货物平均在港时间最短的港口之一。
而针对跨境电商企业普遍关心的运输成本问题,青岛自贸片区则通过创新实施棉花智能鉴重、入境交通工具“无接触式智能卫生检疫”等多项措施,显著降低进出口环节费用,推动青岛港成为国际进出口费用最低的港口之一。
其次,青岛自贸片区所打造的共享开放大市场,正吸引外资外商纷纷为片区投下信任票。
去年9月,德国代傲集团青岛工厂在青岛中德生态园投产,作为代傲集团在亚太区重要的电控板生产基地,共规划建设5条生产和组装电子控制面板生产线,目前,公司第三条生产线已投入使用,正在计划第四条产线安装。此外,西门子在德国境外的首个工业4.0创新中心,也已在青岛自贸片区正式运营。
李乐顺 摄
德资项目扎堆涌入的背后,去年在片区成立的对德(对欧)合作中心,所发挥的服务作用不容小觑。
当然,这只是青岛自贸片区持续提高投资便利水平的一个缩影。成立五年来,青岛片区率先在全国推行商事登记“自贸+”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惠及企业1万余家。同时,青岛自贸片区还在全国首创出口退(免)税申报“免填即报”服务新模式,压缩企业出口退税时间85%以上。
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为青岛自贸片区吸引外资外企项目入驻,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而在此基础上, 为更好地支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青岛自贸片区也在有序推进金融开放创新。
从国际上看,金融开放在引进外资机构、跨境业务发展、优化外汇管理等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对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独特作用。
以“工具箱”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眼下,青岛自贸片区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219家,除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外,还增加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行、融资担保等新金融业态,初步形成多种金融业态并举的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日益健全,让青岛自贸片区在提升融资效率、丰富金融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23年,青岛片区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2952.8亿元,较2022年增长144.1%,在山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中位列第一,是山东自贸试验区同期增速的1.34倍,是山东省的1.84倍,是全国的5.87倍。
随着青岛自贸片区国际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为全面提升国际合作水平,片区也通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与产业合作、建强国际合作平台等方式,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依托青岛口岸优势,青岛片区与日本伊藤忠集团等钢厂合作打造以青岛港为中心的国际中转网络,开展铁矿石、铝矾土、煤炭等大宗商品的国际中转及进口业务,2019至2023年贸易额达到13.2亿美元;由青岛片区发起、承接的“万种软体动物基因组计划”、“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等大科学计划,累计在15个国家的海域开展海洋生物样本采集,共完成944个水生物种的测序和分析工作;此外,青岛片区还成功打造出了青岛日本“国际客厅”,与日本横滨、神奈川、新潟等9城建立联动,汇聚了日本多方机构拟接入中国市场的百余条信息,为中日两国深度交流合作提供支撑。
回眸审视过去奋进之路,而后整装待发。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对于开放广度与深度的持续拓展,不仅为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动能,同时也为青岛打造“联通世界的开放之城”,积攒了更多的底气与信心。
“努力当好全市开放发展排头兵”
五年,常常标注特殊的历史刻度,亦代表全新的高度。
“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开放是青岛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希望所在。”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上,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这样诠释开放之于青岛发展的作用与价值。
而在日前举行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曾赞荣在推介青岛时,也将“联通世界的开放之城”置于首位,并重点提到青岛自贸片区。
今年6月,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在调研青岛自贸片区建设发展情况时,也曾专门强调,青岛自贸片区要对标先进、勇于担当,努力当好全市开放发展排头兵。
这是青岛对于青岛自贸片区下一步发展所提出的明确要求,亦是整座城市对这一国家战略的更深期待。
那么,青岛自贸片区何以兑现外界的期许?首要还是得“对标先进”,在一个更大的格局中观察自我、提升自我。对于已经进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的青岛自贸片区而言,需要进一步找准发展方向,在更好服务国家大局中持续凸显并强化自身的战略价值。
与此同时,战略层面的格局和追求,也愈加需要通过务实有力的举措予以兑现,从而真正彰显其开放优势。
调研期间,曾赞荣在为青岛自贸片区赋予“排头兵”的定位同时,也为其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指引: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放大港口航运优势;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站在五周年的全新节点之上,青岛自贸片区也已明确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将以更高水平、更高标准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并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努力争创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青岛自贸片区而言,过去的五年,加速蝶变。站在新的起点,青岛自贸片区正借势青岛持续擦亮“五城”新名片,继续踏上“向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