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峰会首次设置专题推介!为什么是上合示范区?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峰会首次设置专题推介!为什么是上合示范区?

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举办的首个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盛会,今年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备受关注。而来到第五届,峰会也有了新的变化。

8月29日,在峰会期间,首次设置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专题推介会。

在这样一个高层级的平台上进行专题推介,一方面体现了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语境下,上合示范区独一无二的战略价值;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在新发展阶段,青岛乃至整个山东想要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需要用好上合示范区这样的国家级开放平台。

凰探第1328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冯亚楠

图片

上合示范区此番在峰会期间获得高规格“礼遇”,其实早有端倪。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面临深度调整。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上合组织国家的经济总量已接近20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比成立之初扩大了13倍多,且上合组织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也已超过8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较成立之初增加100倍。

可以这样说,在地缘战略层面,上合组织对于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有增无减。而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上合示范区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这一点,在近年来的上合组织峰会上,也有明确的体现。

在2022年的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上,“包括有关国家利用青岛的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平台,进一步深化地方合作”被直接写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之中。

而在今年的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上合示范区的战略价值也再次得到确认:“用好农业示范基地、地方经贸示范区、生态环保创新基地等平台促进区域合作”。

不只是在宏观战略层面,落实到具体的经贸合作中,上合示范区同样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与价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释放出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不仅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列为一项重点改革任务,还专门强调要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客观来说,国家层面对于全面开放格局的顶格部署与推动,也在无形之中进一步增添了上合示范区的战略价值。

要知道,国家此前就已对山东提出了“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精心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的新要求。

而在今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召开前夕,山东省省长周乃翔也专程前往上合示范区调研,并提出了深入谋划推进‘海陆空铁’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的要求。

眼下,上合示范区正统筹海港、陆港、空港、铁路联运功能,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连接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物流集结中心。

为提高陆运物流效率,上合示范区大力发展TIR运输方式,简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从青岛至莫斯科只需要7天,节约运输时间50%以上;而为提升空运承载能力,上合示范区积极争取国家在航线、航权方面支持,目前胶东国际机场已开通261条定期航线,通达146个国内国际航点。

显然,具备“海陆空铁”四港联动区位优势的上合示范区,已经成为山东深度融入开放格局,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的重要抓手。

此外,在调研期间,周乃翔也对上合示范区提出了“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要求。

图片

那么,除了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上合示范区还能如何与跨国公司联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透过国家层面对上合示范区的定位和此次峰会期间举办的上合示范区专题推介会,可以窥见一二。

自启动建设以来,上合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就十分清晰——以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为支撑和载体,持续放大示范带动效应。

而在推介会上,青岛市委常委、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新竹也结合上合示范区发展实际,进一步阐述了上合示范区的发展路径以及与跨国公司合作的机遇所在。

激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发展动能,离不开制度创新的托举。目前,上合示范区累计推出100余项制度创新案例,为国际双多边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提供场景、模式和范例,助力跨国企业走进上合组织、走向“一带一路”。

其中,上合示范区依托上合经贸综服平台全周期综合服务功能,为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合作提供“贸易+通关+物流+金融”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一站式解决方案。

站在促进双向投资的角度来看,上合示范区所打造的上合经贸综服平台,正是在有针对性地破解产业链供应链痛点堵点问题。

当然,上合经贸综服平台只是上合示范区围绕破难点、除痛点、疏堵点,打造高能级载体平台的一个缩影。眼下,上合示范区已规划建设上合组织经贸学院、上合国际枢纽港、上合资本港等十大载体平台,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整合,打破跨境支付方式单一、经贸合作信息不畅等藩篱壁垒,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此外,上合示范区还通过精准供给经贸合作系统性解决方案,破解合作难题。

如在贸易拓展方面,为解决贸易互信的问题,上合示范区推出“信用上合”系统,建立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2.7亿家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客户背景调查、全球企业信用报告、国际信用认证等服务,累计提供线上信用查询超过7300万次、保障超过4500亿元的贸易额。

而从国际形势上看,金融开放在引进外资机构、跨境业务发展、优化外汇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此,上合示范区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出“上合·银关通”“上合·汇保通”等10余项金融领域制度创新成果案例,挂牌成立“上合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CIPS上合跨境创新实验室,持续深化金融领域制度创新,并积极拓展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投融资渠道,累计吸引50余支创投风投基金落户,基金规模超400亿元。

站在全球视野来看,聚焦多元协同金融合作,积极探索双多边合作机制的上合示范区,正不断为经贸合作注入“金融活水”,而这也对促进其现代贸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向外延伸开放触角同时,上合示范区面向内部也按照“平台—新城—基地—组团—项目”的思路,规划布局了五大新城、16个基地、40个组团,将“四中心一学院”变成具体的规划建设落位,为跨国企业提供广阔场景和空间。

比如针对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建设,上合示范区规划了面积约53.3平方公里的板桥新城,布局建设文旅交流发展基地、国际健康医疗基地、人才创新发展基地和板桥文化展示基地四大基地,推动文旅、康养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聚力打造文化交流中心。

换言之,在从体制机制层面为跨国公司发展提供便利外,上合示范区还通过打造实实在在的发展载体,为项目落地做好保障,进而让跨国公司在上合示范区发展的便利性,更加真实可感。

多点发力、协同突破之下,上合示范区的发展正全面起势,对于跨国公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

目前,海尔卡奥斯、阿法拉伐、中集冷链、益海嘉里、上海电气、上合航天、尼德科等一批跨国公司已抢滩布局,上合示范区正成为跨国公司融入上合、开辟“一带一路”市场的创新创业聚集地,出发的母港。

而站在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加速落地的时代背景下,具备天时地利优势的上合示范区需要进一步将国家战略的红利优势,持续转化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势能。

通过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这样一个高能级的平台之上进行专题推介,发出更大声量,无疑将有助于上合示范区积蓄发展动能。

更进一步来看,在青岛明确提出“愿与跨国公司共享城市发展机遇,开拓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背景下,上合示范区此番率先垂范,同样也是在为青岛加强与跨国公司的联动与合作,主动探索新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