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险为夷!青大附院多学科高效联动 成功救治溶血尿毒综合征危重患儿
青岛
青岛 > 医疗 > 正文

化险为夷!青大附院多学科高效联动 成功救治溶血尿毒综合征危重患儿

溶血尿毒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早期诊断极为关键。近日,青大附院儿童肾脏风湿免疫科、儿童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一名患有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危重患儿。

近日,家长带着5岁的花花(化名)由外院来到青大附院市南院区儿童肾脏风湿免疫科就诊,此时的花花已发热伴腹泻4天,并从2天前开始出现肉眼血尿,科室立即将她收治入院。入院后,护士李魏巍观察到患儿面色苍黄、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紧急叫来值班医师张冉冉查看病情,发现患儿已经进行了足量的补液治疗,但仍存在腹泻、尿少、精神差症状,考虑可能是肾脏出现了问题,马上为患儿进行了相关检验及检查。不到2个小时,检验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患儿的肾功各项指标显著升高,且血小板计数降至29×109/L(正常值为188-472×109/L),血红蛋白为77g/L(正常值为112-149g/L)。

回顾患儿在外院的检查结果,患儿一系列指标的改变都是新近发生的,结合病情,值班医师脑海中闪过一个疾病:莫非是凶险的溶血尿毒综合征?她立即与儿童肾脏风湿免疫科副主任、病区主任林毅汇报,林毅主任根据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确诊为溶血尿毒综合征,且当前患儿合并肾脏、中枢系统受累,病情危重,在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经院区总值班协调,紧急将患儿转运至位于西海岸院区的儿童重症医学科。

得知患儿病情,儿童重症医学科病区主任潘华和吕振梅副主任医师立即行动,提前做好救治准备,在患儿到院后第一时间进行深静脉置管及血液滤过治疗,并联系输血科紧急合血,连夜进行血浆置换。在医护团队的努力下,患儿渡过了电解质紊乱、贫血等各种“险关”,逐渐转危为安:红色血尿转为透明清亮的黄色尿液,尿量增多,肾功恢复,精神好转,转回儿童肾脏风湿免疫科。检查发现,患儿仍存在溶血情况,经与家长沟通,停用血浆置换,为患儿静脉应用依库珠单抗(一种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止C5裂解而抑制补体活化)进行治疗,一周后复查显示,患儿各项指标明显好转,并成功拔除深静脉置管。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是一组同时出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而HUS是3岁以下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HUS急性期的死亡率约为5%-10%,通常发生在初次住院期间,危重症状包括:CNS损伤(如脑水肿、脑梗死或脑死亡)、高钾血症、凝血病、脓毒症、心力衰竭、肺出血和胃肠道损伤。对于危重患者,建议早期应用血浆置换,并尽早应用依库珠单抗进行治疗。60%-70%的患者可从急性期完全恢复,其余患者有严重程度各异的后遗症,包括脑卒中或肾衰竭,多达1/3的患者在长期随访时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多由初始肾损伤导致。因此,早期识别危重症患者并积极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青大附院儿童肾脏风湿免疫科成立于2013年,是半岛地区学科专业的“领头雁”。科室在学科带头人常红教授的带领下,儿童肾脏转阴、风湿病、免疫三个亚专业均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科室诊治的肾脏疾病包括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血尿、蛋白尿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川崎病、皮肌炎、白塞病、血管炎、风湿热等;免疫缺陷病包括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