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部委“一把手”来青岛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国家部委“一把手”来青岛

履新交通运输部后首次外出调研,刘伟来了山东。

10月14日至15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刘伟到山东省济南市、淄博市、青岛市,就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等工作开展督查调研。

在青期间,刘伟先后去了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青岛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海铁联运中心、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速磁浮实验中心以及山东海事局等4个点位,涉及港口物流、轨道交通等青岛优势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调研期间刘伟所提及的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多式联运、智慧交通等工作,同样也是眼下青岛正重点发力的内容。

公开报道显示,自9月27日履新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以来,刘伟已密集出席多场会议,而作为其履新后首次外出调研,刘伟此番在山东同样也出席了一场会议。

10月14日,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刘伟针对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进行重点部署。

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也是近年来青岛城市管理领域一项重点关注的工作。

公开报道显示,青岛市长赵豪志曾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铁路沿线环境治理工作进行部署。

同时,青岛还在2022年3月印发《青岛市重点公路铁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要在胶济客专(青岛高密界至青岛北站段)、济青高铁(胶东机场站至青岛北站段)和青荣城际(即墨北站至青岛北站段)两侧可视范围内实施环境综合整治。

不止此次会议内容关联青岛,此番刘伟还专程带队来青岛开展督导调研。透过其此番调研,也能进一步明确青岛接下来的发力方向。

港口

其一是港口。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青岛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海铁联运中心,刘伟调研了多式联运发展和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情况。

公开报道显示,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位于青岛前湾港区南岸,可停靠24000TEU集装箱船,设计年吞吐能力520万TEU,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首个“氢+5G”智慧绿色码头,也是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

而海铁联运中心作为青岛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畅通港口物流运输具有重要作用。今年9月,海铁联运中心大列装卸箱量累计8.8万TEU,同比增长6.27%;下海箱量达4.09万TEU,首次突破4万大关。

调研期间,刘伟也专门强调:

要高度重视传统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节约岸线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强化保通保畅,加快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要着力提升服务能级,一港一策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探索推行“一单制”等模式,增强港口竞争力。

事实上,刘伟所提到的这两点,不仅关乎山东港口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样也与青岛自身发展能级的提升密切相关。

比如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其所关联的就是海洋和开放两个青岛的优势领域。

近段时间,青岛密集围绕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布局谋篇,甚至还专门成立了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担任“双组长”,由市政协主席担任执行组长。

在今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开幕式上,市委书记曾赞荣在推介青岛时,也曾专门提到青岛的港口优势:“青岛港链接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

足见青岛港对于青岛放大自身开放优势的重要性。

而在刘伟到青岛调研同日,青岛也召开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会,现场签约25个项目。

青岛之所以如此重视港口,概因其对进出口等领域具有实实在在的拉动作用,而出口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更进一步来说,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也是青岛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目前,上海、深圳、宁波等地都在进行新一轮港口扩建。在僧多粥少的情形下,青岛想要收获更多的外贸份额,必须要加速港口建设的进程。

再如多式联运,其与青岛所落地的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国家战略关系密切。

以上合示范区为例,根据《学习时报》10月14日一则报道显示,青岛港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已开通42条海运航线。

诚然,多式联运正是上合示范区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优势所在,而青岛港则称得上是上合示范区扩展海外物流新通道的关键一环。

眼下,上合示范区正构筑完善韩国仁川、日本大阪等日韩主要港口通达上合组织国家的海铁联运全程供应链,常态化开行“日韩陆海快线”“上合快线”等特色班列。

一定程度上说,多式联运发展成效,将决定青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水平。

轨道交通与智慧交通

其二是轨道交通。

近年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成为青岛重点打造的“五个全国一流产业集群”之一,到2035年要建设5000亿元产业发展集群。

此次青岛之行,刘伟去了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速磁浮实验中心。在这里,他专门听取了高速磁浮系统研制情况介绍,并乘坐高速磁浮样车,观摩关键零部件。

2021年7月,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的下线,不仅展示了青岛在轨道交通产业领域的实力,更显著提升了青岛在全球轨道交通产业领域的声量。

而刘伟此番所观摩的关键零部件,正点出了青岛在轨道交通产业领域的优势所在——科技创新,这则离不开科创平台的加持。

2016年9月,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批复,中国中车和青岛市共建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2018年,中国中车与青岛市政府签订协议,共建国创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正来自国创中心,其目前还完成了“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专项”“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轨道交通装备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突破关键技术和储备前沿技术108项。

对青岛而言,想要实现轨道交通产业规模的提升,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托举,正如刘伟所说: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融合创新,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最后,还想再说说智慧交通。调研期间,刘伟专门提到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事实上,在这一领域,青岛早已布局。

作为青岛本土龙头企业海信集团To B产业核心力量,海信网络科技所涉足领域便包括智慧交通。

今年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海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赋能智慧交通,圆满完成青岛国际啤酒节交通保障。其中,开幕式当天通过精细化管控,使活动区域拥堵里程比去年降低8.3%,大幅缓解了交通压力。

要知道,智慧交通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山东又是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

从这个角度来说,青岛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强势表现,也是在为山东肩负起示范区的重任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