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正盛,这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奋进的季节。
从7月24日晚的“艺”起来大鲍岛2024高雅艺术进历史城区艺术季开幕式开始,到10月20日的最后一场演出——“艺”起来大鲍岛2024高雅艺术进历史城区艺术季金秋文艺汇演,这一横跨夏秋两季的活动,在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顺利收官,期间共为市民游客集中送上歌舞晚会、京剧、儿童剧等不同形式的近50场高质量文化水平演出,观摩人次突破10万。
在过去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艺”起来大鲍岛2024高雅艺术进历史城区艺术季唤醒了岛城市民对艺术的渴望:历史城区的温度、高雅艺术的深度、表演形式的广度,交织着爱与真诚,承载着城市文化,连接着记忆纽带,关照着城市未来。
一座具有幸福感的城市,文化艺术必然荡漾其间。作为青岛城市发展的历史原点,市北区正以大鲍岛所在的历史城区为载体,创新整合、联动以青岛演艺集团为代表的各方优质文化资源,让高雅艺术更接地气,让城市魅力愈加凸显。
文化惠民
点亮历史城区
10月20日,伴随《我爱你,亲爱的祖国》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为期近三个月的“艺”起来大鲍岛2024高雅艺术进历史城区艺术季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在人文与艺术、传统与时尚的交融绽放中,整个艺术季期间,超10万人次近距离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让历史城区与高雅艺术真正实现了双向奔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艺术季贯穿中秋、国庆等多个节假日,期间市民游客走进大鲍岛,在欣赏高雅艺术表演的同时,实地观摩市北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成效,既提升了高雅艺术的普及性,又显著带动了街区的人气。据了解,在国庆假期期间,大鲍岛街区日均客流量约12万人次,烟火气持续鼎沸。
在线下加强活动氛围营造同时,此番艺术季活动还在线上发起“艺起来市北大鲍岛嗨啤”抖音话题,目前话题播放量已突破2150万。
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掀起一波波观演热潮。而深究艺术季“出圈”的底层逻辑,让高雅艺术“亲民”“惠民”则是其中的关键秘钥。
一方面,聚焦观众期待,艺术季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火力全开。
中秋假期期间,儿童剧《百变小勇士》在博山路广场连续两天精彩上演,吸引更多儿童、青少年走进大鲍岛。“非常有意义,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也让城市更具温度、活力和希望。”现场观看儿童剧表演时,一位家长点赞道。
用艺术照亮城市全龄友好,积极满足各年龄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除为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专门编排的儿童剧外,街区还精心准备了面向年轻人、中青年、老年等不同年龄层的流行歌会、民族音乐会、京剧、曲艺专场等表演,经典与先锋并蓄,满足不同观众需求。
毫不夸张地说,“艺”起来大鲍岛通过对全年龄层的覆盖,彻底改变了高雅艺术“高冷”的刻板印象,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圈层壁垒。
另一方面,“艺”起来大鲍岛2024高雅艺术进历史城区艺术季在坚持走种类多元、形式多样、题材多源、空间多维的发展道路基础上,还秉承着“艺术为民、艺术惠民”的初心,不仅让艺术季辐射范围更大、包容度更广、兼容性更强,也让广大市民拥有更多选择、更多机会,能够深入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这也为艺术季出圈奠定了基础。
好戏连台,精彩非凡;文艺盛宴,惠民共享。惠民的举措不仅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了文化发展的成果,激发了市民的观演热情,还进一步提升了高雅艺术在市民心中的地位。许多观众纷纷表示,艺术季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水平文艺演出,极大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近50场高质量文化水平演出
背后的坚守与探索
尊重历史,就是尊重时代,就是尊重未来。
依托于对里院等历史建筑保护更新工作持之以恒的关注,大鲍岛近年来不断开辟出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路径。
“我最喜欢来广兴里看表演,在这里总能感觉离文化更近。”市民王老太在孙女的带领下,已经成为大鲍岛的“铁杆粉丝”。
此次“艺”起来大鲍岛2024高雅艺术进历史城区艺术季期间近50场演出的成功举办,延续了街区今年以来热辣滚烫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大鲍岛街区相继举办了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绮光幻境”光影秀、大鲍岛第二届城市文化艺术节、第32届肖邦国际音乐节国际选拔赛等一系列或历史底蕴悠长、或具备国际化视野、或拥有高品位艺术特质的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街区文化影响力。
特别是在“艺”起来大鲍岛2024高雅艺术进历史城区艺术季登场前,为期整十天的2024青岛大鲍岛国际艺术节刚刚在街区成功举行,期间挑战世界最大规模的巴松合奏、“青啤之夜”流行与爵士音乐会、长笛专场音乐会等20余场高品质的节目先后上演,章红艳、陈光、李岚松、韩国良等数百位国内外艺术家轮番登台献艺,在增强城市文化活力、彰显历史城区文化底蕴的同时,通过多元文化融合,创造出一篇国际文化融合交流的交响乐章。
可以这样理解:正是得益于前期一系列活动的积累,为此次艺术季的“出圈”做足了铺垫;反过来,此次艺术季的成功举办,也进一步佐证了街区久久为功、注重文化氛围营造的前瞻性和精准性。
而当新潮和传统相融合,当文化和里院间的围墙被打通,高雅艺术也能让人耳目一新,历史城区的青春活力也得以再现。
诚然,一座城市的兴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重要标志。在注重培育历史城区文化氛围同时,大鲍岛街区近年来还通过持续引入各类优质业态,不断积蓄街区的文化势能。
聚焦网红、热门及老字号品牌,街区深入挖掘文化价值,引进多元化旅游业态,如特色餐饮、沉浸式娱乐、精品住宿,推动历史城区焕发新生机。
今年国庆假期期间,街区一口气“上新”超级碗、青岛游礼、船歌宴等三家宝藏餐饮店铺,让大鲍岛美食地图日趋多元化;而在音乐氛围的营造上,街区也落地了有“青岛里院艺文新地标”之称的天泰·艺文中心、国内首家集黑胶唱片体验与精致简餐于一体的宝藏小店“No.66超级音乐工厂”以及青岛里院美术馆等一批优质业态,不断提升街区音乐文化含量,并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截至目前,大鲍岛街区已签约面积约6.5万㎡,签约商户111家,招商率超过80%,开业率超过66%。
从宏大叙事到“柴米油盐”,文化已然成为大鲍岛街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而这正诠释了“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的应有之义。
创新优质资源联动
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内挖掘历史城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市北区还借助“外脑”之力,实现“1+1>2”的效果。
在青岛市委宣传部的鼎力支持以及市北区委宣传部的精准指导下,此番街区与青岛演艺集团也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了“一拍即合”。
作为“百年青岛”历史文化的传承地、青岛民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市北区近年来顶格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将其视作建设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的关键一环。
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共青岛市市北区委三届七次全体会议上,市北区也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文化“两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城区软实力。
近年来,青岛演艺集团同样也在一直致力于让高雅艺术真正走进大众,贴近生活。舞剧《红高粱》;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国家》;京剧《弄潮》;话剧《烟火人间》等多部剧目荣获“文华大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为青岛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因此,一定的发展积淀以及共同的发展诉求,决定了市北区与青岛演艺集团之间具备了扎实的合作基础。
一方面,依托于演艺集团高质量的演艺资源,在历史城区落地了具有国际化视野、高品位艺术特质的文化活动,提升了历史城区的文化影响力与氛围;另一方面,市北区通过开放历史城区中的里院、广场等场景资源,为演艺集团的项目提供承载地,并借助表演场地的开放性,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高雅艺术,让演艺集团“推动岛城文化事业发展”的使命得以践行。
从这个角度来说,双方此次联动也为大鲍岛乃至市北区与演艺集团等优质合作单位搭建起了一座交流与合作的桥梁,真正实现街区与企业合作的双向赋能。
事实上,与演艺集团的合作,也是市北区近年来持续深化与外部资源联动的一个缩影。
去年4月,市北区与中央音乐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明确将共建中央音乐学院·广兴里艺术里院文化体验中心,打造岛城音乐艺术文化新名片。
随后,包括“丝路传琴”意大利古典名琴展览活动、“龙腾虎跃”——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国乐团新年音乐会等在内的一系列文艺演出接连落地大鲍岛,在为岛城市民带来精彩表演同时,不断提升街区对于文艺演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依托于一个又一个精准合作的达成,外部优质演出资源正向历史城区纷至沓来,既繁荣了历史城区的演出市场,还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以文化为媒,以艺术为桥,面向未来,历史城区中一个个被唤醒的岁月往事、一个个被点亮的文化地标,也将成为市北区塑强自身综合竞争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市北篇章的鲜明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