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拼经济、谋发展的“最大底气”。
眼下,青岛正实施新一轮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强调要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青岛中心城区,近年来市北区持续推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而在从1.0迭代至5.0版本的过程中,服务好市场主体始终坚定不移。
以实干求实效。截至目前,市北区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突破2万户,表现不俗,再加上以京东MALL、山姆会员商店山东首店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充分证明了市场主体对市北区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可以这样说,通过服务市场主体的步步为“营”,市北区正为谋定未来的步步为“赢”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市北实践”
企业兴,则城市兴。一座城市的欣欣向荣,离不开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更离不开一流营商环境的护航。
前三季度,青岛实有民营经营主体207.4万户,实有民营企业77.7万户,每万人拥有民营经营主体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民营企业的拔节生长,成为支撑青岛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如曾赞荣所说:“事实证明,民营经济发展越好,青岛经济发展的质量就越高、活力就越大、前景就越广。”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作为青岛主城核心区,市北区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作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关键举措,在持续迭代的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服务市场主体始终被摆在核心“C位”。
3.0版本推出服务企业十大“温情行动”,并强调要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4.0版本将“强化惠企政策集成供给”排在首位,并升级对企“温情服务”模式;正在实行的5.0版本,则提出要实施企业服务优化行动以及政企共商共建行动。
久久为功之下,今年以来市北区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抓手,在服务市场主体方面亮点频出:
构建“1+N+21”全覆盖式企业服务网格体系,建立政企交流“恳谈会”“面对面”“进一线”“大走访”四大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千名干部进万企”活动,走访企业5000余家,解决诉求466个;
全面提升“管家式”楼宇服务品质,打造“同心荟”楼宇服务品牌,推出“荟产业”“荟政策”“荟资源”“荟服务”“荟人才”“荟技术”六大板块服务举措,为楼宇企业高效匹配最优质的资源,获评“2024年中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
线上打造“一库一舱两平台”营商环境主题数据分析平台,汇聚数据1000余万条,提供服务1.3万余次,荣获“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一等奖”,列入《青岛市地方改革案例》;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实施道路占用挖掘、医疗机构放射辐射和摊前办证“一件事”,迭代升级“个体户一站式注销2.0”,办理提速85%;
打造全市首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政银惠企示范点,推出“政务+金融+X”合作模式,提供企业开办、变更及融资贷款方案定制、人才创新创业、惠企政策指导等20余项增值服务套餐;
推行营业性演出审批2.0版本,实施临时场所“周期备案制”,由场场提交的N次变为周期内只办一次,办理营业性演出审批2426场,申请材料简化60%、审批时间压缩50%、企业报批次数精简81%;
成立全市首家街道政法驿站,组建惠企法律服务队伍,聚焦企业需求,开展“法律体检”,推出“菜单式”法律服务,为企业提供各类文件合法性审查8568件次,打通为企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全方位“护企暖商”;
推进RCEP领域服务创新,成立RCEP外贸金融服务基地,增设第14个海外办事处,上线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化赋能外贸企业出口贸易,获评“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民十佳案例”,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337亿元、增长4.4%,启用沿黄流域新能源汽车出海基地,商品车出口增长26%,发挥中外运跨境电商服务中心通道作用,跨境电商贸易规模翻一番;
……
精简办事环节,压缩办事时间,深入一线聆听企业诉求,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归根结底就是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谋取更大发展空间,这既是“有为政府”的应有作为,更是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的务实举措。
数字背后的含金量
树高千尺,根在沃土。
这些年来,市北区持之以恒地优化营商环境到底收获了什么,有两组数据可以让答案更具象化:
截至11月底,市北区现有市场主体总数20.37余万户,位居市内四区第一。今年以来,市北区新增市场主体20143户,占市内四区新增市场主体的三分之一以上,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60余家。今年前三季,市北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8.6%,位居全市首位,表现出彩。
水深鱼跃,林茂鸟聚。无论是企业的竞相奔涌,还是明星项目的扎根落地,都证明了市北区能让他们具备成功的信心和底气。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旗下的高端会员制商店,山姆会员商店素来以选址严谨而著称,尤其在北方的选址更为谨慎,这也体现了山姆会员商店对其自身定位和品质的坚持。
今年5月,在港澳山东周开幕式暨鲁港合作交流会上,山东首家山姆会员商店落户市北区;签约仅67天后,青岛山姆会员商店项目便在市北区欢乐滨海城片区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将在2026年内开业。
而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成功落地背后,市北区优渥的营商环境,正是其脱颖而出的一张“王牌”。
在山姆会员商店招商落地阶段,市北区成立专业服务团队,平均每周与山姆方面对接3次以上,结合山姆方面需求和自身资源,先后提出10余处选址方案,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坚持“事不过夜、马上就办”,以专业高效的服务赢得山姆方面的信任;同时,由区商务局牵头“一口对外”全周期服务招商洽谈、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运营等关键环节,推动双方基于互信基础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争取云仓等设施在周边区市布局,拉动全市物流业、餐饮服务业等产业协同发展,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与之类似的还有京东MALL项目,作为山东首家京东线下超级体验店,其已于11月9日正式开业,首日客流量便突破4万人次,而在这一项目跑出“当年落地、当年建设、当年开业、当年放量”的全生命周期市北速度背后,离不开项目所在的青岛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作为。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准则,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后,一方面对接行政审批部门,指导企业筹备相关资料,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完成工商注册、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使企业享受到精准高效的政策服务;另一方面会同综合执法执法部门协调推进外立面环境提升及户外3D裸眼大屏建设,同时协调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加快办理审批手续,使企业享受到便利快捷的办事体验。
此外,为精准解决京东MALL项目的人员招聘难题、加快人才导入,人社部门举办青岛京东MALL专场招聘会,摸排、分析企业招聘需求,多种渠道发布企业招聘岗位近200个,帮助企业顺利完成员工招聘。
复盘上述两个“明星”项目年内成功落地的案例可以发现,市北区在以高质量营商环境服务招商引资过程中,两大关键词浮出水面。
其一是专业能力,以更精准的专业服务赢得市场主体的青睐;其二是高效协同,各部门通过加强联动,想方设法为企业减负。
当然,市北区以营商环境优化服务市场主体发展,不仅体现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更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敦化路街道通过搭建“15分钟对企服务圈”,推出“一楼二员一队伍”服务模式,常态化联系走访企业,促使政企间“双向奔赴”,不论是帮助新入驻企业积极协调市级部门办理经营许可证,还是帮助驻街企业处理产权证明等历史遗留问题,街道都通过主动靠前的服务,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受到辖区企业广泛好评。
为做好省内首家小米汽车交付中心的服务工作,水清沟街道全周期做好项目服务,从企业开办以来的品牌推广到正式经营阶段的税费等惠企政策落实,再到日常运营中的车辆运输泊车及管道施工等配套服务方面为园区找到“最优解”,最大程度满足市场主体经营需求,自3月底开业运营以来门店交付量位居全国前列,月销售额亿元以上。
为第一时间响应企业诉求,实现沟通零障碍、服务零时差,开平路街道对辖区企业开展“跟踪式”“清单化”全流程服务,设置了企业服务专席,开辟优化营商环境诉求事项“绿色通道”,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融入在为民服务的各个环节,同时,从居民和企业双视角出发,打破思维定势,创新服务形式,有效解决居民生活和企业经营的双重诉求,赢得辖区居民和企业双方认可。
地处老城区的大港街道,为促进辖区内一家韩国独资企业落地,立足企业发展需求,践行“港好有你”服务宗旨,成立“部门-街道-银行”服务企业工作专班,为企业提供注册落地“一条龙”服务,实现当天提报材料、当天拿到营业执照、次日银行开户。
在台东街道,今年召开了党建联盟+治理联盟“双联盟”企业家座谈会,邀请辖区银行机构代表介绍金融服务政策,帮助解决企业资金难,同步开展问需调查问卷,倾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诉求,谋划长远发展,让助企发展的“金点子”层出不穷,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源头活水”。
不论是“走出去”到一线帮助企业“疏堵解忧”,还是将企业家“请进来”了解企业“急难愁盼”,市北区的一系列行动都旨在通过从空间上贴近企业,从而在感情上缩短政企之间的距离。
而这样的服务机制,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久了就是竞争力。毕竟,只有离市场主体够近,才能了解企业诉求、精准施策;只有够精准,才能赢得企业的心。
“营”在当下,“赢”在未来
当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还有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
此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明确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6方面重点工作,其中第一条就是“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诚然,人们常用“56789” 来体现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是“自己人”,就不能让“自己人”吃亏。
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曾赞荣围绕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也从优化政务服务、推进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法治建设以及完善政策供给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当然,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不落幕的耐力赛,对标对表市级部署,市北区新一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打法”也逐渐清晰。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迭代升级营商环境行动方案6.0版本、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及全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级,精准提升服务效能。
坚持改革思维,以优化政策设计、突出要素支撑以及强化数字赋能为着力点,谋划提出创新举措。
强化系统集成,通过做好三个“持续”:持续增强政策融合整合效应、持续优化协同工作机制以及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高效推进任务落实。
始于初心,成于温度。这既是市北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创新深化,更是市北区浓浓人情味的延续。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不论是持之以恒迭代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锐意进取,还是“持续”背后的久久为功,这其中的底层逻辑是:市北区真正把市场主体当成“自己人”,把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放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谋划部署,通过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多获得感。
“营”在今天,“赢”在明天。随着这种获得感日益提升,真正受益的不仅是市场主体自身,更将为市北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带来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