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春节申遗成功,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青岛,2024年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建机制、办活动、促融合、给奖补,生机勃发、气象万千,已形成层次鲜明、全生态链式的非遗传承发展新模式,向世界展示着青岛非遗文化的充沛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
厚积薄发:926项青岛非遗光彩夺目
青岛是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青岛市共有非遗代表性传承项目926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6项(同为省、市级),省级74项(同为市级),市级207项。在非遗传承人方面,全市共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34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名(同为省、市级),省级23名(同为市级),市级123名。全市建立省级非遗传承体验基地8处,市级非遗传承体验基地24处,非遗工坊154处,非遗传习所104家。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包括青岛在内8个城市被确定为全国“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青岛市扎实开展试点工作,不断营造出“处处见非遗”“人人讲非遗”的浓厚氛围,真正让非遗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2023年,城阳区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等3个社区入选全国“非遗在社区”试点典型案例,青岛“非遗在社区”工作获评省政府文化创新奖。
深耕发力:“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引领
据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冯耀东介绍,今年组织开展“非遗特色社区”培育工作,培育并公布63个青岛市“非遗特色社区”,组织对社区负责人和相关项目传承人进行“非遗在社区”专题培训。选取10个非遗活动影响力强、市民参与度高的社区作为“非遗特色示范社区”,给予每社区3.5万元的资金奖励,促使各区市“非遗在社区”持续发力,在试点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活动载体作用,开展特色节会活动,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社区驻点传习、“非遗+文创”大赛、社区非遗展演、非遗春晚、非遗市集等特色活动,让市民现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组织高校专家教授举办“非遗在社区”业务培训班,为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以及在全国推广“非遗在社区”工作经验打好基础。“非遗在社区”试点的开展,推动非遗相关企业开拓了市场,麦草画、胶州黑陶、贝雕、布艺等文创商品多达百余品类,年产值数十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以来,青岛市共在社区举办5000余场传习实践活动,参与群体超过200万人次;组织线上网络课堂200余场,受众人流量超过300万人次,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和普及。深化“非遗进校园”活动,设立胶东大鼓、鸳鸯螳螂拳、三浦龙拳等非遗特色教育传习基地,将非遗项目纳入课程体系。全市有100余所大中小学校的超过10万学生每年在以不同的形式学习非遗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校园内人人学练传统技艺的良好氛围。
助力振兴:154处非遗工坊促双效
自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人社局等开展青岛市“非遗工坊”评审认定工作以来,全市共有各级非遗工坊154处,其中市级非遗工坊82家,省级5家。各非遗工坊以传统技艺传承弘扬为核心,通过规划生产、品牌塑造和推广活动等方式,增加乡村群众收入,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青岛市建成以文化艺术中心、民俗博物馆、学校为主体的非遗传习体验场所,形成非遗传习的地方特色品牌。依托首批青岛市非遗传承体验基地24处,打造螳螂拳习练基地、胡峄阳文化园、胶东非遗博物馆、麦草画展览馆等非遗特色展示场馆,打造宣传教育普及阵地,设计研学旅游线路,加强非遗传播普及。
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市目前154处非遗工坊,共吸纳就业3.36万人,实现人均年收入5.6万元。将非遗的“生产线”搬到社区,非遗工坊孵化了平度草编、即墨花边、妙府老酒、大欧鸟笼等一系列乡村振兴的带头企业和团队,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优质非遗项目,以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业态赋能:推出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今年以来,精彩的非遗活动为市民搭建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桥梁,“‘黄河大集’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青岛市非遗文化节”“非遗在景区”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推出线上线下文化活动超过500场,累计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推出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打造非遗特色市集,支持非遗企业推出产品。
针对社区实际实施“一社区,一手艺”计划,连续三年举办青岛“非遗+”文创大赛活动,每年评选出非遗文创、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等三大门类100余件获奖作品并进行路演发布,推动非遗从创意到设计再到产出的延伸和转化。
胶东五市手造节、四季黄河大集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举办,受到文旅部非遗司和省文旅厅通报表扬。开展“山东手造、青岛有礼”征集遴选、手造节等活动,青岛市14个项目进入“山东手造、优选100”最终名单,确定8个产业为“山东手造”重点培育产业,推出了一批重点手造企业和“山东手造”领军品牌;开展“山东手造青岛有礼”青岛市文创产品大赛活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文创产品,以文化创意为手造产品赋能。
同时,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参加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版交会、进博会、国际友人@青岛及国际青年对话、青岛品牌日、上合交流、全国非遗保护年会等活动,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参与各类市级以上文化交流活动的非遗项目共计150余项,非遗传承人130余人。
——【特别关注】——
落实各类奖补资金共计716万元
通过建机制、办活动、促融合,青岛市积极制定并落实各类非遗支持政策。今年启动了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推荐申报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11处非遗项目进入省级非遗项目公示环节。落实各类奖补资金共计716万元,对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以及符合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非遗企业和建设项目进行奖补。编制《青岛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时争取并兑现非遗扶持资金,近两年来兑现非遗扶持及奖补资金近1000万元。
非遗保护管理办法拟定出台工作列入市政府2024年政府规章制定出台计划重点推进项目。加快推进崂山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区建设。完成了《崂山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利用嗨游崂山冬游季、青岛国际啤酒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举办非遗市集,展示优秀非遗产品。
——【亮点聚焦】——
2024非遗保护传承亮点纷呈
2024年以来,青岛市文旅局着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组织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文化节”等一系列非遗节会活动,举办了非遗购物节、非遗曲艺展演、传习实践活动等,各类文化活动超过400项,累计参与人数超过800万人。参与了2024年海军节、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会议、舰艇开放日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受到与会领导嘉宾尤其是外宾的一致称赞。组织参加了香港文旅推介活动非遗精品展示、中国非遗博览会青岛展区展演展示活动、“茶和天下”茶文化展示活动等非遗展示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青岛非遗特色。完成“青岛游礼”旅游商品暨“非遗+”文创大赛、第三届全市少儿手工艺大赛的评审认定公布工作,公布非遗及旅游文创获奖作品102件,少儿手工艺获奖作品296件,举办优秀作品展示活动,激活非遗文创的市场活力。
原标题:2024青岛推动非遗传承探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