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青岛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任务,全力推进民生福祉的持续增强,以精准高效的民生保障措施为基石,让群众获得感“诚”色十足。通过优化服务、精准施策、筑牢底线,青岛正逐步从传统民生保障模式向现代化、高质量民生服务体系转型。
民生保障措施精准实施,兜住民生底线。近年来,青岛通过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兜住“钱袋子”,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65万个,累计兜底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2.08万人,健全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完善就业保障。育好“人之初”,推动开工中小学和幼儿园32所,推动续建完工42所,改造完成农村薄弱幼儿园51所,有效提升学位供给能力,提高办学条件。普惠有“医”靠,全面取消职工普通门诊定点签约的规定,实行门诊自由就医,在职职工在基层(含一级)、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报销比例分别提高至80%、70%、60%,退休人员相应提高5个百分点。在职职工、退休人员年报销限额分别提高至6000元和7000元,可报销药品目录新增126种,超304万名参保职工享受到政策红利。
注重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优质化,推进青岛民生服务全面发展。青岛深知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青岛通过加大投入和优化布局,有效提升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在城乡建设领域,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开工,21个项目已完成回迁分房,1.6万户居民喜迁新居,区域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19.13万户农村清洁取暖完成改造,有效提升了农房取暖效果,美化了村庄环境;70公里农村供水主管网改造和100个村庄村内供水管网完成改造,有效提高全市农村自来水保障能力;260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在养老领域,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9.2%,实行“三高一慢”(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慢阻肺)多病共防共管,累计服务“三高一慢”患者28.5万人。同时,青岛还积极推进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生活品质。
青岛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不断强化民生保障、提升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民生实事中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关怀。
原标题:青岛:增进民生福祉“诚”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