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青岛市市南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引人注目。
回望2024年,市南区凝心聚力,在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南发展根基上强攻坚、求突破;奋进2025年,市南区斗志昂扬,在纵深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梳理报告,是“动员令”,更是“催征鼓”。通篇映射着高质量发展的市南路径和逻辑,诠释着人民至上的价值意蕴和民生情怀,体现着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的信心和作风。
承压奋进的2024
“数”看发展——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7.3亿元,还原政策性退税减税后,同比增长1.3%,税比83.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长同步;
中国式现代化市南实践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四个新”盘点成绩
产业发展在聚焦聚力中塑强新优势。提质发展“1+6”现代产业体系。大型总部企业数量稳步增长,集聚营收过百亿企业5家,获评山东省总部经济先进区。
城市品质在统建统管中实现新跨越。市级攻坚项目累计开工99个、竣工80个,开工率、投资完成率、纳统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中达到新水平。完成5类23项民生实事。
政府效能在实干实绩中得到新提升。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一次性办理企业事项达2.1万件。充分发挥“12345·暖南诉办”、行风在线、问政青岛、民生在线等民意反馈渠道“探头”作用,全年共受理群众诉求22万余件。
聚势而上的2025
“数”说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长同步;
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
报告指出,当前的市南,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的关键性问题、深层次领域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问题”和“矛盾”何解?综合看,市南区将围绕国家赋予青岛的“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定位,抢抓新一轮政策机遇,抢抓新一轮产业发展赛道,以深化落实区委“一二五六十”发展思路为总牵引,重点围绕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七个“聚力深化、持续提升”狠抓落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高质量研究编制“十五五”规划。
“新词”“热词”释放信号
“1+6+1”主导+创新产业体系
今年报告首现“1+6+1”主导+创新产业体系,是在以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时尚消费、航运贸易、文化旅游为主的“1+6”主导产业体系基础上的“进阶版”。增加的“1”,即以创新为引领的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赛道,包括垂直领域大模型、高端软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虚拟现实、数据要素、生命健康、空天信息、海洋产业、绿色能源、具身科技、低空经济等。产业向“新”,发展提质,市南将从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催生新质生产力,提升发展质效。
“前海后海联动”“西提东优”“多点并进”
提升城区品质是一项长久、系统、立体工程。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推进“前海后海联动”,纵深推进“西提东优”,统筹实施“多点并进”,实现山海湾城一体打造,让“湾区、街区、园区、社区、城区”特色更加彰显。突出前海后海联动,做靓最美湾区;突出西提东优,做强时尚街区;突出全域一体,做实创新园区;突出多要素供给,做优品质社区;突出多功能优化,做精友好城区……一系列布局清晰的“路线图”将变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实景图”。
产业事业融合发展
为民生“加码”,为幸福“提质”,报告中“深化产业事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进”受到关注。优化服务供给,凝聚共治合力,市南区围绕教育、医疗、“一老一小”、文体惠民、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民生重点领域,推动产业与事业融合,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五做五抓”
报告显示,市南区将深入推进“四线一岗练能力、五做五抓看干部”行动,以作风能力提升促进各项工作高质高效落实。据悉,市南区出台专门意见,决定以“五做五抓”为主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起而行之奋力做,领导同志扑下身子带头抓,持续提振干事状态,大力锻造过硬队伍。具体指:党员干部要“五做”,即“做实、做深、做细、做严、做快”;领导同志在带头“五做”的基础上,还要“五抓”,即“抓实、抓深、抓细、抓严、抓快”。
原标题:青岛市市南区:聚势而上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