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人大代表、二一二越野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陆云然带来关于加大对莱西市招商支持力度的提案。
《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支持县级市融入中心城区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2025年,青岛市提出发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赋予莱西的智能座舱、工业无人机、健康食品饮料3个细分赛道,成为莱西融入青岛产业分工的主抓手。
为衔接青岛市产业体系,莱西市对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化调整,明确了以先进制造业、食品饮料等为主导产业,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为新兴产业,布局发展一批特色产业的“2+2+1”创新型产业体系,与全市发展现状更加匹配。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莱西市区位上远离青岛主城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在招商引资方面与青岛主城区相比存在短板。
一是招商协作机制不完善。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虽然招商内卷问题得以有效遏制,但由于不同区市间存在“零和博弈”关系,跨区域协作招商存在难度,不利于通过细分跨区域产业链、发展“飞地经济”等进行招商合作。
二是招商支持政策不健全。受限于财力,莱西能给予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及市内各区,特别是低空经济、生命健康等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前期资金投入量大,对创新人才依存度较高,更加需要青岛市级层面统筹,倾斜资源加快发展。
基于此,林风谦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强化招商引资统筹。从严规范招商政策,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防止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恶性竞争,消除企业“换个地方拿补贴”的空间,坚决避免出现引来项目没效益、甚至赔本赚吆喝问题。建立项目首谈首报制度,将一定投资额度内的重大产业项目纳入首谈首报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赋予首谈首报权利,减少地方招商竞争损耗,形成内部竞争有序和外部竞争有力的良好招商局面。
二是强化招商区域协作。依托青岛都市圈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高层次的区域间和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不同区市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建立“总部在市区、基地在莱西”的产业协同模式,出台对平度、莱西等经济基础薄弱区市的补短板专项行动,集合先进区市力量,每年帮助招引1—2个投资30亿元以上大项目。健全利益共享机制,项目落地后,项目招引区市及落地区市在绩效考核、税收指标等方面,按比例进行分成,提升各区市积极性,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三是强化招商政策支持。以青岛市级国有平台公司为基础,帮助莱西市成立产业基金,充分发挥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撬动作用,弥补投资不足、吸引社会资本、促进产业发展。重点在莱西市布局低空经济综合试验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载体,引导相关产业的制造业大项目向莱西布局,在对接、洽谈过程中优先向莱西市介绍推荐,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升莱西对大项目的吸引力、承载力。
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需要从青岛市级层面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政策支持,优化市级统筹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区域协同,完善产业金融要素保障,以更好地推动莱西融入青岛都市圈发展。